進宮之後,滿勇在外面等著,不一會崇禎就讓他進去了,行禮之後,崇禎關心的問道:“這次蒙古之行況如何?”
滿勇按照來之前準備好的回話:“回陛下,此次招降蒙古部落,先後有八萬餘人次投靠大明,被安置在河地區放牧。
其中有三萬五千餘人是額哲部落部民,其餘的四萬五千人為曹文詔總兵收攏的蒙古人,額哲部共有騎兵一萬五千人,曹總兵騎兵剛過兩萬。”
這些資料崇禎早已經得到奏報,所以並沒有多少驚訝,這三萬五千人可以已經是收攏的極限了,剩下的人要麼投靠了建奴要麼投靠了其餘投靠建奴的蒙古部落。
不過要是沒有收攏這三萬五千人,那就相當於建奴又多了三萬五千人。
就像朱慈烺的那樣,有了這三萬五千人,建奴就要用兩萬到三萬人防備。要是沒有這些人,那大明就要在多派出十萬人來防備這三萬五千人加建奴的三萬人。
所以怎麼看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正應為有了這些人守住了河,給整個寧夏和陝西留下足夠的緩衝,那邊的剿滅流寇才不至於要分心北顧。
滿勇接著道:“自從額哲出兵大同以後,朝廷先後遷移四個衛所,五萬多人口到河,建立了一百多座堡壘,確保河具備了初步的防禦職能。”
河防線是脆弱的,但是對於建奴來,想要攻擊河不亞於入關準備的少,首先就是戰線足夠長,從遼東到河有兩千多里。
加上中間還有大同城卡在他的補給線上,故而想要收拾河還要防備大同方向,這樣一來就要出動五萬以上的兵力才能保證不敗。
由於有了兵腰桿子硬了,所以最近大明動作頻頻,特別是對遼東半島的擾根本沒有停歇,建奴一下子變得子不好過了。
所以河防線雖然脆弱,但是隻要建奴不動用一半以上的兵力那就休想打下來。
今年因為當地糧食還不能自給自足,所以這遷移的四個衛所主要還是修築堡壘和種地的,一旦那邊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大批的明軍就會進駐那裡。
按照朱慈烺的話,就是把河經營的固若金湯,從防守基地變成成進攻前沿陣地。
滿勇的彙報讓崇禎想起了很多事,滿勇繼續彙報:“太子下透過購買蒙古牧民的牛羊馬匹再殺掉給當地牧民食用,使得牧民手中牲畜數量不足以過冬,不得不依賴朝廷救濟過子。”
崇禎驚訝的看著滿勇:“還有這回事?”
滿勇見終於有件事是崇禎感興趣的了,連忙詳細的明:“從有牧民來投靠開始,為了解決牧民糧食不足,太子下就建議牧民殺牛羊食用。
不過牧民以剩下牛羊為母畜和種畜為由拒絕宰殺,後來太子下就提出出錢購買,然後再宰殺的辦法。
牧民覺得自己既得了錢,又白得了吃,所以個個爭先恐後,以至於到了入秋之後牧民存欄牲畜十不存一,現在已經完全倚賴朝廷救濟。”
崇禎眼睛一亮:“改土歸流!”
滿勇連忙拱手:“陛下的是,太子下的意思就是透過這種辦法,使得蒙古人對大明產生倚賴,加快當地牧民的改土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