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慈烺看來,這糧票可是大事,但是崇禎確並不這麼覺得,隨便看了看就讓朱慈烺開印了。
朱慈烺回到東宮,按照這次需求的數量命那些人開始印製,明正好先發一批糧票,又能拖延一。
趁著這個時間,統計司把各部需求進行歸納匯總,報送的朱慈烺這邊。
雖然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理由要錢,不過朱慈烺現在可沒有那麼多錢給他們。
按照朝堂上承諾的,第一步確保大家有飯吃,這個承諾糧票就能解決了,第二就是確保前線戰事相關的款項優先撥付。
例如糧餉籌集,獎賞撥付,這些都是優先,當然剿紡軍隊大部分糧餉還是到地方上就近解決為主,然後各地在從賦稅里扣除。
朱慈烺也不是真的不知道變通,非要他們把糧食越京城再發給士卒。
解決了京城官員的吃喝,還有前線士卒的問題,剩下的就是各地衛所發一部分口糧。
雖然清理欠響還做不到,但是至少要讓這些人眼前不至於餓死。
接著朱慈烺就開始作妖了,兵部上奏前線缺兵器,朱慈烺大筆一揮,招標!
然後兵部的人不幹了,按照朝堂上商量的結果,不是應該統計司把錢撥付給兵部,兵部在購買材料組織工匠打造麼?咋就成招標了?
再了啥是招標?統計司解釋了一番啥是招標之後,兵部又不幹了,這樣搞還有啥油水?還有啥意思?
不過統計司解釋幾個部門競爭,能保證兵器打造的又快又好。
兵部倉司就冷笑了,這大明有哪家鐵匠鋪有能力接下兵部的單子?那可是一兩萬件刀槍?
統計司立刻就展示了有資格競標的企業:皇明兵器、皇明礦業永平礦場、內監兵仗局、兵部、工部、永平鐵匠行會……
“這都是啥,這些機構都是哪來的?還有你們皇明商號為啥有兩家入圍?你是不是作弊?”
統計司的官員攤攤手:“皇明兵器和內監兵仗局一直是為新軍制造武器的,資質自然沒得。皇明礦業永平礦場最近練鐵新爐已經搭建好三座。
我觀看過兵部需要的兵器目錄,都是些刀槍劍戟之類的,所以永平礦的工匠也能順利打造,工部最近參與了大明新式火銃的研製,工匠實力也很強,而且工部也很願意掙這個錢。
再有永平鐵匠行會,就是永平幾家礦主自己一家吃不下這麼大的訂單,所以聯合競標。你們兵部也算一個。
方案已經出了,三之後上交樣品,開始競標,要求樣品要跟本批次產品保持一致,抽檢合格率百分之百,暗標競價。”
統計司的官員唧唧咋咋的了一大堆,兵部官員感覺自己好多地方沒聽懂,還想再問那官員指了指旁邊的吏:“他參加過幾次競標,有問題你去問他,下一個。”
兵部官員並沒有去問什麼競標的事,而是連忙回去問自己尚書侍郎,看看這次事該怎麼應對。
原本應該落到兵部自己口袋裡的錢,現在變成幾家人爭搶,別人吃自己碗裡的,兵部可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