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已經深秋,這軍糧暫且不,士卒的冬衣都還沒有準備妥當,楊嗣昌等人可是朝內閣上了好幾道摺子,無奈內閣也沒有餘錢。
勉強湊了兩三萬,準備發給楊嗣昌那邊,結果洪承疇和孫承宗聽到訊息,派人堵著兵部的大門,大有不給冬衣就不走的架勢。
無奈之下,乾脆一家分了八千,這邊剛發完,那邊遼東見關內諸軍都有新冬衣,憑啥他遼東軍就沒有?
遼東軍可是抵抗在抗擊建奴的一線,勞苦功高,拖欠餉銀就算了,現在有棉衣給關內都不給他們,怎麼關內比遼東還冷麼?
還是你們覺得我們這些遼東軍好話,好欺負,不敢鬧事?於是乎兵部再次被堵住。
這樣的煩心事不知道有多少,現在奏章送到內閣,有一半都是要這要那的。
錢士升不錢的事,吳宗達還沒有想起來,現在錢士升一提起來,吳宗達才想起,現在大明財政一直在崩潰邊緣。
拋開個人利益不,這個財權實際是是個爛攤子,誰接手都會倒黴。
確實朱慈烺為太子接手財權,拋開權力爭鬥不,太子願意接手確實是解決了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
所以自己光想著太子染指各部財權,確忘記了在裡面的坑,莫非是自己誤會了太子?
在看看通篇奏章,朱慈烺始終站在大義的名分上,為百官爭取權利,為底層官員解決吃飯問題,難道自己誤會了太子的苦心?
既然閣臣多數贊成,自己也沒必要駁斥太子的面子,財權這個爛攤子太子既然願意接手,自己送上就是,要是以後財政好轉了,在想辦法要回來就是。
吳宗達沉吟半晌:“慈大事,內閣也不可擅自做主,不如明朝議此事,聽聽大家的意見再決定不遲。”
錢士升抱拳:“吳閣老老成謀國之言,吾無異議。”
張至發也點點頭:“既然兩位都贊成朝議此事,我也沒有意見。”
這個事過去,三位又開始處理其他事,大明所有奏章都要經過內閣票擬,所謂票擬就是給出處理意見。
然後上交皇宮,皇上會按照輕重緩急和自己的心,處理一定數量的奏章,剩下的交給司禮監批紅。
有的皇帝可能把所有奏章都丟給司禮監,自己當一個甩手掌櫃,也有崇禎這樣的,每個奏章都想看一遍,還非要給出自己的處理意見。
朱慈烺送出奏章就一直關注著內閣的意見,準確來,為了推動自己掌握財權的計劃,他也是下了大本錢。
為了換取孫承宗的支援,不得不從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新火銃中,調一批給宣大軍換裝,並且承諾支援孫承宗的車陣方案,並且提供上次設計的戰車。
這一個被朱慈烺放棄的戰法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並且當時為了取得孫承宗的支援,朱慈烺幾乎把整個計劃都跟孫承宗介紹了。
只是後來新式火器組建的新軍意外的好用,有車陣的牽絆反而成為累贅,影響了新軍的發揮。
最終朱慈烺還是選擇了更激進的建軍方略,車陣雖好總歸是縮頭烏龜戰法。
特別是這次孫承宗這次進京跟朱慈烺好好聊了一次之後,朱慈烺對於當初堅信的東西都動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