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問你氣不氣!人家穿越都是當崇禎,為啥我穿越就是當崇禎的兒子,平白比人矮了一輩不說,還是從嬰兒開局!
眼看著這個國家在崇禎的治理下每況愈下,大明的車輪一步步跌像深淵,自己確只能咿咿呀呀嗚嗚啊啊。
唯一能讓朱慈烺安慰的就是,皇后和崇禎對於這個兒子非常疼愛,崇禎也對他寄予厚望。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特別是像朱慈烺這樣擁有大把時間的人,每天除了吃和睡剩下的都用來思考。
在不能說話的幾個月,他學會了冷靜,學會了隨遇而安,也磨平了他的脾氣,改變了他的性格。
七個月大隨著聲帶發育完善,他學會了叫“爹”和“娘”,還有“要”、“吃”、“拉”、“走”等詞語。
至於更多的詞語和完整的句子,因為聲帶稚嫩,氣息不足,他根本做不到。
崇禎越來越忙了,每天批閱奏章到很晚,很少有時間來看他,也許來看他的時候,他都睡著了。
周皇后也就是他老媽到是每天都會跟他聊天說話,絮絮叨叨的講一些瑣碎事。
奶媽跟宮女太監喜歡躲在他屋裡聊一些宮廷八卦,誰和誰結成對食,誰喜歡哪個侍衛等等。
這些也是朱慈烺能得到外界資訊的主要來源,他聽到了魏忠賢死了,宮裡惶恐了一陣子,他又聽到女真人打到北京了,他聽到袁崇煥死了。
他也只能聽聽,當嬰兒的這段時間,他想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明白了自己的年齡幹自己年齡該乾的事情的道理。
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沒有人會聽他的意見,想要決定自己的處境,不是發表什麼驚世之言,而是透過當一個乖孩子,透過討崇禎和周皇后歡心,來完成自己的想法。
所以他一歲就跟著周皇后背唐詩宋詞,每天一首有的他讀過,有的沒有,就這樣一首一首的背。
果然崇禎很高興,冊立了太子,賞賜了一大堆東西給周皇后。
兩歲開始背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三歲開始就開始學寫毛筆字,朱慈烺在學習中發現了古文的魅力,寫字可以靜心,讀書可以明禮,學得好還會受到老師跟父母的誇獎。
只要學習好,只要提出的要求不是太過分,父母都會同意。
也是從三歲開始,朱慈烺就開始表現出自己非凡的數學天賦,僅僅一年的時間,教數學的老師就羞愧的請辭了。
所以四歲的時候朱慈烺提出要教宮裡的太監算術,崇禎一高興就讓王承恩從內監學堂找了二十多個十幾歲的太監,讓朱慈烺當老師教。
這些人朱慈烺打算培養成班底,四歲開始朱慈烺就在宮裡亂串,為了他的安全崇禎派了錦衣衛,朱慈烺又要來了李若璉,朱慈烺只記得一本書上說他是錦衣衛裡少有的殉國者,這份忠心是沒得商量的。
外面的情況越來越糟,直到六歲的時候,宮裡都在議論中都皇陵被流賊掘了,朱慈烺記得之後兩三年流賊要倒大黴了,而大明朝也會進入迴光返照般的和平,要是不能留下這一口氣,那朱慈烺就真的只能收拾東西準備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