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公子慈悲啊!”
“鄉親們有救了定忘不了鄒家的大恩大德!”
“……”
道德標尺可以量在任何人身上,但永遠不能量在饑民身上,因為這本身就是道德的底線。
蓮蓉橋上歡呼雀躍時,蓮蓉橋下的運河之上,卻是駛來了一條遊船。
在遊船船頭,繡著江寧織造四字的旗幟迎風飄揚。
“吾兒不遜吾當年矣。”
話音剛落,整個蓮蓉橋上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因為人們看到身著八品冠帶的鄒望正襟危坐的坐在船頭正望著鄒來鶴輕捋鬍鬚。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海月兄,別來無恙乎?”
鄒來鶴瞠目結舌的看著船頭的鄒望,毫不猶豫的跪倒在地。
“爹!”兩行清淚自鄒來鶴臉上落下。
不管鄒望是如何從刑場活下來的。
但鄒家的靠山,終歸是回來了。
鄒望卻壓根不管已然怔在原地鄒來鶴,徑自站在船頭高聲道:“吾兒做的沒錯!我等身為錫山同鄉,焉能坐視鄉親忍飢挨餓?就是應當放糧!”
“我鄒家糧倉裡有的是糧!錫山的各位鄉親們敞開了吃!每日放糧三次,不僅放粥,而且要蒸飯!”
此話一出橋頭徹底沸騰了。
只有華麟祥知曉,鄒望這哪是放糧,這分明就是放京城那些貴人們的血啊!
華麟祥不敢置信的看著鄒望。
“東湖!你,你忘了,鄒家的田……!”
“海月說笑了,鄒家每一分田,都是鄒某血汗,鄒某焉能忘?”
華麟祥有些語無倫次的看著鄒望。
“聖人曰……”
鄒望的面色一沉,死死的盯著華麟祥。
“海月說笑了,鄒某一介商賈,不曉得那些高深道理,也不知曉甚死聖人活聖人。”
“鄒某眼裡,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只有一位聖人,而那位聖人在宮裡。”
鄒望的語氣平淡,在華麟祥聽來卻宛若驚雷。
因為這幾句話明裡暗裡只有一個意思。
鄒望。
賴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