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典楧一臉懵然的看向內侍。
“他還生上氣了?他生氣什麼?!這幫文官就是沒一個好東西!”
內侍尷尬的笑了笑。
“殿下,您吃茶,您吃茶……”
就在寧玦帶著朱典楧入京之際,一封封以京山侯、駙馬都尉、宗人令崔元的名義發出的信件,快馬加鞭的送到了各藩入京諧闕的宗人手中。
信中內容皆是急切之色,催促各宗人入京,卻又不明說有何事,好似是在故意引人想入非非。
各藩宗人這下更不敢遷延,恨不得星夜兼程的匆匆趕往京師。
因為崔元是嘉靖的人。
這封信,看似是以崔元的名義發出的,實則是嘉靖寫給他們的信。
也正是因為這封信。
原本流傳在各藩中的各種流言、黑幕在一條條通往京師的驛站、水驛上逐漸匯總了起來。
這些流言真真假假,既有子虛烏有亦有真人真事。
最引人矚目的自然便是那在午門外杖斃的百餘名翰林。
什麼伊王不法。
在他們的眼裡,早就將此事當成了士大夫扣到他們頭上的大帽子了。
這班士大夫就是奔著欺負朱家人來的!
不就是欺負老實人嗎?!
“王叔,這幫文人這一次是奔著廢了咱朱家的各藩來的啊!陛下這怕也是被逼得實在是走投無路了才召咱們入京的。”
“一百多人,要我說,就全都杖斃了拉倒!無非是咱們陪著陛下再打一遍天下!當年高皇帝隻身一人都不怕,咱們現如今這麼多宗藩怕甚?”
運河水道上,唐府、周府、趙府的幾位皇親議論不休。
只有一位十四歲的少年聞言起身。
“諸位皇親,眼下言多憑少,還是應當先行入京,探查清楚再下定論。”
少年年紀雖小,卻是實打實的鄭世子。
經少年這麼一說,這些宗人也都相繼閉上了嘴。
“殿下可有表字了?”
“叔祖折煞,祖訓有云,入內則只敘家禮,侄孫表字伯勤。”
雖然透過每月送抵王府的京報朱載堉(yù)能看出朝中局勢不似這些這些宗人的憑空揣摩,但朱載堉亦能感覺到自這場己酉之變後,廟堂之中的暗流湧動已然行將躍出水面了。
甚至連他們這些已然躲了百年清閒的宗親,也已經被捲入到了這場傾軋之中。
朱載堉知曉此去京師兇險非常,但他終究姓朱。
這位七辭王爵,精通天文、地理、數學、音律,被西洋人視為影響了文藝復興的東方聖人。
入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