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你作為一個大男人竟然裝女人裝的這麼小,你簡直真是個變態,你就是個賤人!
觀眾:“我其實才是真真正正的見我如斯!”
編劇:“呸!”
觀眾:“我實話跟你說吧,我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我腦子裡經常有另外一個人跟我說話,而且還不止一個!”
編劇:“你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精神分裂嗎?”
觀眾:“我們一致認為你太過膚淺,難道就不能給我們整一點兒高深的,層次高的理論來給我們講講嗎?”
編劇:“你的要求太簡單了,我簡直可以隨口就來!”
觀眾:“我不信!”
編劇:“現在我們的周圍雞湯文那麼多,我看了那麼多,我當然也會是這方面的高手!”
觀眾:“那你就給我講一些,我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你所說的那種高手!”
編劇:“&n你就見好吧?”
~~~
【愛情是什麼】
觀眾:“那你就給我先講講什麼是愛情吧!”
編劇:“充滿激情的愛情是危險的,因為它會導致我們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激情阻止一切思考。當戀愛時,我們聽不見任何理性的聲音,無視父母和朋友的建議,我們失去了比較、衡量、選擇、面對、質疑的能力。我們跟戀人分別時度日如年,感到自己非常脆弱。激情讓我們成為我們之外的一個東西的奴隸。一旦蜜月結束,感情變得正常,激情褪去,我們就面臨被拋棄後在咖啡館獨自流淚的危險。激情讓我們眩暈、失去自我。”
觀眾:“不會吧,你怎麼能從街頭文學直接就研究到哲學範疇,你這一定是抄的吧?”
編劇:“其實每個人都不會像你看到的那麼簡單,比如,發現一個人看上去既自信又文雅,或者善於自嘲,這樣的戀愛就是為了去學會自信、文雅、自嘲,要一起去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兩個人的生活交織在一起,聆聽對方,乃至被對方批評、嘮叨,漸漸地把對方的交代加以內化。到某個時候,我們已經從對方吸收了所有可以吸收的東西,變得更成熟了,更平衡了,更睿智了,更接近自己想成為的人,它就該完結了。”
觀眾:“真希望完結的是你的小說!”
編劇:“完結不是失敗的標誌,而是成功的背景。這些事情都有其目標,寫作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孩子應該離開家。如果戀愛時不管目標,我們就不會感覺到一個恰當的終點了。我們只希望戀愛讓我們不孤獨,而這不是一個壟斷他人生活的理由。在理想的愛情中,完結感應該是相互的。但有時候我們想離開,對方卻希望繼續在一起。我們已經教不了對方什麼東西了,他也許還有需要學的,但自己不是一個恰當的老師,我們缺乏教他的耐心、技巧或自信。”
~~~
【分手的領悟】
觀眾:“別整那些沒用的,高深的東西了,你還是先處理處理一下我的問題吧!我的女朋友不要我了,我該怎麼辦?”
編劇:“分手時不應該感到受傷、辛酸、遺憾或者內疚,分手時要相互感激,感到攜手完成了一件事。通常我們把愛情想象為一種擁有,充滿讚賞之情,人像是靜態的、誘人的物品,兩個人同意買下對方。但還有一種更加動態的、不那麼保守的理解愛情的方式,它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是相互努力從對方那裡學到點什麼,並教給他點什麼。我們受戀愛物件的吸引,是因為我們想受到教育並教育對方,我們愛對方,是因為在其身上看到了我們渴望的,又缺乏的東西,我們希望在愛的監督之下成長起來。”
觀眾:“你是不是瘋了?我感覺你說的我根本就理解不了呀!你的這些解釋,我感覺都是你自己空想出來的你有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呀?你不能總是一味胡想,總是這麼的胡說八道吧!”
編劇:“理性源於反思而非經驗。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接觸一個東西,就能思考它。理性給予我們分析、反思的力量,更好地理解一種情境,並冷靜、合理地做出應對。激情則是理性或行為無法控制的。康德認為激情不僅是一種情緒,還是靈魂的疾病。激情讓我們發瘋,去希望、等待、理想化一切事物。這時我們將失去清晰思考的能力。”
觀眾:“你到底想要跟我說什麼??”
編劇:“許多哲學家一輩子都是單身漢,也有一些很風流。海德格爾愛上了自己的學生,還有過婚外戀。《哲學家與愛》中分析了康德、薩特、海德格爾等人的愛情觀。海德格爾說:“愛與恨不僅是持續最久的,而且只有它們能持續、穩定地停留在我們的存在之中。透過激情,我們掌控我們身上的存在。在愛恨中,人們起初在偶然裡迷失,最後又迴歸到自我。愛恨讓人在存在本身的混沌裡去體驗存在。人被愛俘獲時,等於被扔在了最屬於自己的存在裡。拉丁語的愛意為我想存在。在愛中存在,就是純粹地體驗那份最屬於自己的存在,渴望他人的存在。”但現實中的海德格爾用婚外情激發自己的創作。”
觀眾:“對不起,我錯了,我不應該問你這麼高深的問題!你說的這些我都不明白,我還不如直接問谷歌,直接問度娘!求求你了,不要再說了,你說的這些話我都不明白,你說的這些話讓我的頭疼欲裂,就像一個蒼蠅不停在我耳邊嗡嗡嗡的叫著,讓我感覺都快瘋了”
編劇:“康德是“愛的荒漠”,因為他“從未娶妻,也不曾擁有情婦,從未有過任何一段引人懷疑的、不為人知的同性戀情,更沒有與女僕發生情感糾紛”。他反對一切形式的激情。這跟他的人生經歷有關。16歲的時候,康德母親的一個閨蜜被一個男人拋棄後陷入絕望,發了一場致命的高燒,且認為藥物太難吃,拒絕服藥。康德的母親決定示範一下,吞下一口藥,結果馬上感到噁心和恐懼,不久就離世了。”
觀眾:“救命呀,能不能說句人話,我感覺我都快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