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呵呵呵,我又來了,一週二次,只為休息才如此這般的胡說八道,絕不例外!如果你要是不想看,你可以直接跳過本章,因為本章的寫作目的純屬是為了作者休息,寫的都是作者的內心話,你愛看不看,你看了也是白看!”
上接第第39與40之間章菜鳥縣令我不菜〈7〉
~~~
【前任】
觀眾:“如何看待那些對前任還是念念不忘的無恥之徒?”
編劇:“一個人對喜歡的人好,其實是不會後悔的。
只是可惜,愛情這件事,不是你努力就會有好的結局。”
觀眾:“看你說的跟真的一樣,你可有證據?”
編劇“至尊寶最終還是錯過了紫霞仙子,哪怕他已經踩著七彩祥雲;
海上鋼琴師最終還是沒有走下輪船,哪怕他對著窗外的女孩怦然心動。”
觀眾:“哦,真是說的不錯,只是都是電影裡的情節!”
編劇“電影裡的世界,其實也是這個世界真相的濃縮表現!”
觀眾:“也許吧!”
編劇:“電影中有一個問題,從未擁有和最後失去,到底哪個更令人遺憾?”
觀眾:“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編劇:“那是當然,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種人生,一千種理解方式。”
觀眾:“怎麼理解?”
編劇:“《記昨日書》中,有句歌詞是這樣的:
“你可知這百年,愛人只能陪半途;
你且信這世上,至多好景可虛度。”
觀眾:“怎麼會這麼悲催!”
編劇:“最後沒在一起的遺憾,不會因為“從未擁有”而好過。”
觀眾:“這個人好像是我!”
編劇:“我們常說:愛情,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觀眾:“可是,我們能記住的愛情故事大多是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白娘子與許仙;牛郎和織女;維納斯和阿都奈斯......”
編劇:“然而我們多希望愛情的存在不是為了被記住。”
觀眾:”劉若英的一首《後來》,是無數人的青春回憶。聽得懂的是經歷,聽不懂的是幸運。”
編劇:“19年後《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懂愛之後的一段回憶,用一場電影做最後的抒情。
故事的主角是你也是我,更是我們。”
觀眾:“只是後來,我們都已長大,才懂得有種戀人可以是《愛了很久的朋友》,有種感覺叫做感同身受。”
編劇:“方力申和鄧麗欣的《分手再說我愛你》戲裡戲外都應和了那句:
共你相識三千天我沒名無姓,慶幸也與你逛過那一段旅程……”
觀眾:“舊資訊應該刪走再沒留憑證,我共你去到最遠也只是友情!
編劇:“張嘉佳曾經寫到:相愛一起打算,相逢不必計算,那麼多年都算了,人算不如天算。”
觀眾:“可是林佳關上了那扇門以為還能再見,孟雲真的沒有挽留以為還能回頭。”
編劇:“你看,愛情不是你以為的就真的是你以為的!
你們吵架,憑著各自有愛就歇斯底里,佯裝分手,可是你怎麼知道有些人一旦錯過就真的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