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十月初。
北線戰役正式打響。
郭淮、毌丘儉領兵與駐守在阜陵的諸葛恪大軍,展開了激戰。
凌驍也從壽春起兵前往阜陵支援。
另一邊,諸葛誕軍從廣陵起兵,在水軍戰船的掩護下,迅速登陸,開始進攻吳郡的丹徒城。
吳郡,是東吳都城建業的大後方。
這也是孫權重點防禦的地區。
只不過此時的吳郡,只有老將丁奉率軍一萬人進行防禦,壓力非常巨大。
不止是北部戰線。
薛嚴與李志也合兵三萬,從江夏出發進入柴桑,匯合姜維一同向陸抗所領導的吳兵展開了進攻。
為了配合柴桑,已經接到凌驍書信的益州大都督諸葛瞻,也領軍從南昌出發,採用迂迴戰術,準備繞到陸抗身後。
至十月末。
因為兵力相差太過懸殊,陸抗領軍退守丹陽郡,並且在治所宛陵城外,先後佈置了三道防線。
十一月。
丁奉戰敗,只率領堪堪三十騎逃回建業。
十二月,諸葛恪戰敗,率軍退守建業。
整個東吳,只有陸抗率軍將敵軍阻擋在宛陵之外。
半月之後,凌驍指揮大軍十萬將建業團團包圍。
圍城兩日,訊息被陸抗獲悉。
得知都城被圍困以後,陸抗顧不得近在眼前的敵人,當晚乘著夜色,領軍兩萬救援建業。
之所以沒有立即攻城,凌驍就是在等待陸抗的回援。
轉過天,天色剛剛擦黑,陸抗已經率領大軍來到石城。
石城,距離建業不過四十里地。
只是他們的大軍剛剛到達石城之際,便被鄧艾、毌丘儉率軍攔截住。
隨即,雙方發生激烈的遭遇戰。
戰鬥到激烈時,陸抗親自舉刀上陣殺敵。
這時候,已經沒有什麼策略可言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陸抗急於趕到建業,所以他的軍隊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鬥力。
對面魏兵儼然有些難以招架。
關鍵時刻,夏侯霸、羊祜也率軍支援到了石城,與吳兵展開了激烈戰鬥。
子時初刻,吳兵因為人數上的劣勢,無法抵擋,只能後退。
後退了不到五十里,有軍兵稟報陸抗,蕪湖被姜維攻破。
此時的陸抗,終於是感覺到了一陣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