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的規則很血腥,是一條條的食物鏈交纏在一起形成的網路。
事到如今,一切都上了軌道,資金在市場上互相傾軋,再次看了最新的資訊,把所有資料都在腦海裡過一遍,雷昊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多了。
價位、切入時間點、量能……所有的事項都做出了選擇,雷昊為己方資金選擇了最適當的運作方式,剩下的,只能看市場是否會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運轉了。
雷霆的投資部門所在區域都顯得氣氛緊張,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臉上都帶著一絲期盼和熱切,但難免也有憂心忡忡,雷昊能從員工那裡收到一些情緒上的反饋。
“13萬張合約了。”
“滬深兩市還沒什麼,最重要的是……”
“日經225必須跌!”
羊城交易部裡面,向永澤等人還按捺得住,因為滬深兩市已經不是會先分出勝負的戰場,當雷霆在亞太市場的賣盤被接住之後,毫無疑問是日經225這個槓桿較高的市場成為主戰場。
而且雷霆的人隱隱都有種看不起泰和的情緒,泰和在其他人看來是龐然大物,在雷霆眾人看來卻沒什麼大不了,即便輸了國內市場,他們也有自信追上泰和。
我們輸得起,但我們又沒輸過,所以我們何必害怕。
港島,里歐和陶利羽承擔起了幾乎所有的壓力。
當賣盤被接住,事實上就證明了多頭主力在亞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稱之為多頭主力覺得日經225市場的贏面較大。
雷霆在中國用名聲就夠磨死泰和,但在亞太市場卻不然。
“觀望資金、觀望資金!必須讓他們看到勝機!”
“瑞穗的資金沒我們多!”
“不,是瑞穗沒我們的魄力!”
金融市場,不是錢多就贏,就像人民幣匯率之爭,雷霆也沒足夠的錢應對空頭,但對方退卻了,雷霆也就贏了。
證券之爭,需要考慮的地方真的太多了,你有一百億,你敢全部丟進去嗎?你敢?那麼一百一十億、一百二十億、甚至是兩百億呢?鬼知道你的對手有多少錢。
雷霆的弱點在於他們底蘊不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雷霆有多少錢就敢投多少錢,瑞穗不敢。
你拿一百億來支撐日經225指數,可以,但再多就會影響到其他地方,比如股票、期權、商品期貨、甚至機構本身的運轉。
再說了,頭寸代表風險、風險和收益、虧損都呈正比,金融史上,大機構把自己的頭寸暴露得太多,得到的結果是好壞參半,比如次貸危機。
總體看來,雷霆和瑞穗勝負兩可,決定他們勝負的是第三方資金,也可以稱之為市場。
第三方資金也不敢隨便入場,機構投資者們其實更喜歡無風險的技術套利,當情勢明朗,一大批人搶籌導致市場迅速單向滑動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技術套利。
20萬。
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