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金投董事會的成員們,看著雷昊的時候,眼神裡面也帶上了一種期待。
大家對資料很敏感,稍微估算一下,就知道大概的變數。
如果說外界普遍對美元的漲跌機率認為是4比6話,現在徘徊在99的美元指數就是完全體現了這種變數,但亞金投內部將雷昊的分析結論列入考量之後,這個機率就會變成3比7,甚至2比8,是以己方的結論就非常簡單:指數應該更低。
認知分歧是量能出現的前提,敞口和風險、預期收益都成正比,這是鐵定的公式。
“滾雪球從這一刻開始,亞金投能給我帶來足夠的籌碼!”即使從未來資訊中知道了大概的量能,雷昊心裡也非常期待。
和雷昊懷著同樣期待情緒的還有雷霆的高層,大家都非常清楚,亞金投能給予多少量能,雪球能滾多大,直接關係到雷霆後續的操作。
2月2號,當亞金投把意向遞交給各大機構平臺之後,各種的對沖意向也開始井噴出現。
按照燕京時間來計算,美國的非農資料會在2月3號早上公佈,這個時間點之前是最後對沖的機會,量能柱處於又厚又高的狀態。
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各個機構或許不會把單子丟到正式市場,但如果是上級機構平臺的對沖意願,就可以減少許多的猶豫。
“好快!”亞金投,交易部,雖然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看到螢幕上資料的劇烈跳動,聽著操盤手不間斷敲打鍵盤的聲音,雷昊心裡面還是有一些震撼。
“GC、COMEX,一千張……”
“FXA(遠期匯率合約),澳元,對手賣空意向,10億面值……”
“CNY石油合約,遠期協議是否簽訂?”
針對美元的賣空,操作起來是多種多樣的,以前雷霆也有過類似的看空操作,但雷霆的交易部說起來還是比較粗糙。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供選擇的意向不足,雷昊沒進入過機構間、機構內部的頂層市場,很多的東西,人家不是沒有意向,而是不能跟他達成太大的對沖敞口。
亞金投一發力,則馬上享受到和雷霆不同的待遇。
克達、滙豐管理的資產規模都突破2萬億美元,他們全球都有分機構,他們在全世界都有持股的金融子公司,他們有著太多太多的意向合約。
現在,亞金投有接近40%的股權被克達和滙豐拿在手裡,加上其他參與進來的金融機構,他們就拿到了開啟金融世界頂層門戶的鑰匙。
“這才是跨國金融大機構的真正核心區域。”雷昊心裡面有一些震撼。
雷霆資金再多,底蘊不足的它卻無法做到這些事情,而且一旦出現虧損,牌子就是有了汙點。
像是滙豐、克達這樣的大機構卻一點都不擔心,他們單單在亞太,就有幾十上百個持股子機構,算上基金的話,妥妥是三位數,這些機構和基金幾乎每天都有人盈利也有人虧損,但是隻要發生了交易,手續費就到手。
而且,即便ABCDE機構和基金虧損到倒閉了,卻代表著abcde機構或基金大賺特賺,他們直接把後者一分為二,吃掉前者的份額,轉眼間就可以成立新的機構和基金。
這才是金融大機構的強大之處,大機構的不死之身就從這方面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