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很土豪的話來形容,此時此刻,雷昊應該站在各個地方政府的領導班子面前,說聲:“像滬市中心大夏那種小平房,給我來十棟。”
從投資的角度來分析,雷霆的策略也非常明顯,幾百億美元給蘇逸文花,他是花不掉的,所以剩下的錢必定拿來投資,而雷霆大舉置業,已經就是一個影響到金融市場的行為。
換一句話來說,雷昊手裡拿著幾百億,隨便動彈一次,市場都要抖三下。
我買東西,我付錢,錢到哪裡去了?我對經濟造成了什麼影響?同理,我買股票,我提供了足以影響大局的向上動力,股市會怎麼變動?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問題。
再反過來看,你錢多,你買東西,你也對標的價格造成了影響,賺錢不好說,但總不至於讓標的處於價格下跌的狀態,這也是戰略影響。
“集團方向變換之後,投資部門的一些收益領域相當於空了出來,應該會由亞金投填補進去,有利可圖、資金湧入,等時機合適,再提高集團的負債率、拿固定資產抵置換流動資金,一錘定音!”雷昊在心裡鎮定的想到。
先發展雷霆,貨幣資產換成物業等固定資產,換來集團的發展根基,然後時機合適,一把押上去,贏了,則海闊天空,輸了,則回到解放前。
這就是計劃。
而且這個計劃還有個好處,那就是有助於雷昊拿到亞金投暫時的絕對主導權。
第二天,週一,雷霆的投資部門還是持續從韓國市場抽出資金,但是組織部門的介入,要求在某些籌碼置換上面添上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條款,卻開始引起其他機構的警覺。
隨後,當一個禮拜過去,到12月31號週日的時候,雷霆轉型的訊號卻已經表露無遺。
頓時,一群機構是有些不敢置信,在亞金投成立之前的最後一次碰頭會議上,大家都還是抱著懷疑的心態。
“雷霆強大的地方是在投資領域,他們為什麼要放棄優勢?”
“兩年千億,雷昊怎麼想的?他把錢放在投資部門,遠比拿去發展集團平臺要好。”
“但是,雷霆擺明了是要拿投資領域的收益來置換渠道、平臺,也不能說吃虧吧,頂多是成本太高。”
“又或者說……雷是真的想轉型,他不在乎錢是誰的了,只在乎誰在控制這些錢?”
想到最後一點,參與到亞金投專案的、與雷霆有合作業務的機構頓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雷昊這隻鐵公雞願意拔毛了,憂的是,雷霆發展起來,雷昊如果敞開胸襟、接納各方資金,那得多麼恐怖的一件事,他應該是可以暫時主導亞太金融圈,再加上瘋狂追趕的雷霆金融集團,這簡直……有點兇。
但收益和風險是共生的,未來暫且不談,現在的雷霆,可是讓出了亞金投這麼一個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