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週五下午例會還開著,Forest就收到綠洲證券的各種“試探”,準確點來說,那些試探已經是求饒了。
雷昊的意見非常簡單,要麼全部給錢,要麼全部用股份來抵押,要麼,Forest就直接和保險公司談。
如果有更多的時間,綠洲證券是能夠稍微挽回些許局面的,但5月5號的結算日太讓人糾結了。
短短一個禮拜,籌集大概4800萬美金,真心有難度,即使籌集到了,綠洲證券也垮了。
而且綠洲證券的股東們已經察覺到了公司的變動,員工人心不穩,客戶的不信任度在提高,似乎……公司在向不好的一面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儘量把股份賣個好價錢,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突然間,掌握著30%股份的基斯發現他的意見被忽略了,股東們跳過董事會,有聯合起來的跡象。
距離結算日還有七天,雷昊準備好了一系列的手段,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入主綠洲證券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只有他接受的綠洲證券,才是價值7500萬的公司,其他人怎麼都要虧一些。
晚飯跟公司的人一起吃的,席間敲定了很多的事情,回到酒店,聽著李穎峰講述這幾天的安排,雷昊頓時覺得自己沒了多少空閒時間。
上一個週末可以拿忙於收購Forest當做藉口,這個週末,雷昊卻有著不少推脫不了的聚會的要參加。
首當其衝就是紐約華人商會的邀請函,準確點來說,是紐約華人商會金融業聚會的邀請函。
美國的Party特別多,聚會也是常事,有點影響力的人,可以說一年52個週末加上節日都在參加聚會,華裔也不例外。
按照雷昊的身家,他倒是直接跳過了初級階段,那些個普通的聚會可以不用管,但華人商會卻可以去一去,特別是當這個聚會由金融業華裔發起的時候,那就更加值得一去。
“說不定能招攬到一些人,也說不定能談妥一些合同。”翻看著與會人員的名單,雷昊腦海裡在思考著一些問題。
銀行!買個銀行或開個銀行!
這是雷昊心思念想的一件事,在中國開銀行,簡直難如登天,也競爭不過那些國有銀行。
美國的銀行業非常有趣,當年經濟大蕭條,政府於是不允許商業銀行開展投行業務,於是乎商業銀行和投行分了開來,後來著名的拉鍊門總統政府又回頭允許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共存於金融控股公司旗下。
這會導致什麼事情發生呢?答案是壟斷,大型金融機構的壟斷能力在無限加強。
既做商業銀行、又做投資銀行,還能開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機構自己內部就形成了一整個體系,裡面沒貓膩才是怪事。
LEI假如有一個銀行,那很多事就不一樣了,不僅可以拿自家銀行當錢袋子,還可以讓券商、投行機構給錢袋子增加影響力和收益,良性迴圈之下,金融帝國的雛形就算建成了。
不過,銀行太貴了,很多東西也有它的限制,雷昊暫時還是摸不清所有頭緒,等雷霆可以先放手一段時間,他才能得到蘇逸文的協助。
現在嘛……只能先自己試試水,聽聽紐約華爾街的同胞們怎麼說。
29號,週六,晚上。
穿著從國內帶來的西裝,每到參加聚會的時候,雷昊就萬分想念未婚妻在身邊的日子,他現在不但形單影隻,最重要的是,這些場合不太擅長應對啊。
驅車進入華埠,遞過請柬,走進約定的酒店,看著滿場幾十個親切的華人臉孔,雷昊心裡不由得舒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