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告急,紡織企業上京。”
“中儲棉或加大放儲力度。”
“日輪出3萬噸的限制或被打破,有望升到5萬噸每天。”
“價格回落已成定局,實體企業向金融圈說不!”
週末,雷昊看到就是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況,這種情況充分說明一件事:空頭髮力了。
“寄希望於發改委和中儲棉?”翻閱著檔案,雷昊在思考。
上頭希望棉花到什麼價位?他們想怎麼分相關產業的蛋糕?是給上游企業多一點?還是多分一些給下游的棉農和加工企業?
至於“實體企業對金融圈說不”,完全就是笑話,這些東西只是利益糾葛,現在的價格偏高,但也不是接受不了,君不見棉花種植面積的下跌趨勢被止住了嗎?
但現在的價格還是虛的,棉農出售籽棉還是那個價格,只不過用棉企業從中間商買不到皮棉,他們下場去棉農手裡收棉花吧、來不及,不下場吧,市場價格太高。
從政治上來考量,雷昊覺得上頭不會出手,最少在這個時候不會出手,他們樂意看到棉價上漲,現在的情況還屬於正常的價格波動範圍。
但雷昊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他有未來資訊,他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點,以我們大中國的尿性,在市場熱度太高的時候,插手干預做一點“宏觀調控”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別說棉花牽扯到2億人的民生,屬於大到沒邊的事情,用棉企業代表的勢力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有推動政策的能耐。
多頭獲利退卻,空頭帶上實體企業一起發力,政策預期出現,價格下行壓力加大,一連串的因素,讓雷昊看到了下一週的棉花期貨價格在下跌回落。
只是,現在的下跌是……讓出下下週乃至以後的上漲空間。
加上那突破歷史記錄的日交易量,就是說……還有做多的空間!
“呵呵。”即便是心大如雷昊,想到這個事情,也是忍不住有些頭皮發麻。
己方持倉18萬手,再加倉的話,那就絕對是主力中的主力了。
“20萬手?30萬手?還是40萬手?”雷昊想到這些數字,不禁有些口乾舌燥。
賣盤肯定會出現,建倉的時機來了,未來也會有平倉的時機,但……萬一呢?萬一政策真的出來,自己很可能會把前期的盈利都賠出去。
那可是幾個億!
“幾千萬的資金對我來說沒多少猶豫的價值,但現在是幾十億啊。”雷昊整個人都有些燥熱,性格里嗜血的一面卻很快讓他下了決心:“危機即機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