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州城外。
伊水河。
九月秋夜,月明星疏。涼風呼呼飄拂,四野明暗起伏。
波光粼粼的寬敞河面上,不時有輕舟漁船浮搖而過。
位於伊水河心的東西兩山岸上,依然是燈火通明。
縴夫、民夫、工匠、官兵等等,絡繹不絕,忙碌得熱火朝天。
東山龍門,依山建起巍峨高聳的佛像群。其勢連綿繁錦,華麗非凡,令人目不暇接。
西山對岸則是祭祀慶典的所在,同樣是開鑿鋪陳,呈現出宏偉壯麗的連綿高臺,為將來的“上元佳節”做準備。
到那時,元宵壽誕慶典之夜,滿朝文武和皇帝陛下,再加番邦屬臣、洛陽官宦仕子等等,便會雲集伊闕,祭天祭祖,為皇帝祈壽,為國祈福。
徐昊坐船過河,登上了東山岸坡。
他環視四周,又瞧了瞧月夜光景,繼續向著山峰走去。
在徐昊的頸間,多了一串平平無奇的檀木佛珠。由於袍服掩蓋,外人也看不出他戴著佛珠。
“神秀師兄可曾來過伊水東山?”
徐昊一邊緩步前行,一邊用細微的語氣說話。
他頸間的佛珠串上,傳出只有他聽得到的聲音:“貧僧曾經遠觀,卻未登岸,此次也是第一次來......”
徐昊點頭,閒聊時,暗中猜測佛珠串或許是神秀和尚的“主身物”。
畢竟神秀能夠附身隱形於佛珠內,憑他八百年元神圓滿道行,卻能做到這一點,足顯其高深之法。
徐昊只是見過吳倫的“隱身法”,當時吳倫是附在馬上,借馬而行。
但吳倫的隱身,普通修士一眼可見。而且隱身時間極短,只能算是障眼法。
不過吳倫的隱身,是獨家秘術。道行雖淺,卻比王鐧戈和上官雪琴還略高一籌,畢竟這二人還做不到隱身。
但比起吳倫,神秀和尚就更是勝上數籌。
能夠脫離軀體,隱於佛珠內,已經等同於“泥丸神仙”的境界。
所以徐昊對於神秀,就更是多了幾分敬佩和好奇。
“神秀師兄為何要隨同我一起來應約?”徐昊低語問。
隱身於佛珠內的神秀,笑了笑:
“貧僧也想見識,你究竟能認出多少佛像。”
徐昊也笑道:
“你就如此肯定?袁芷菁一定會問我佛像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