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女兒一回家就張開嘴巴,用手搖著自己嘴巴里的牙,說:“媽媽,這顆牙搖得很厲害,能不能幫我弄下來?”“弄”?怎麼弄?我滿臉的問號。“弄”這個字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可以用在各種場合。平時不怎麼願意說上海話的女兒,居然也能明白並掌握了這個字的用法,為娘寬慰了不少。但究竟要怎麼“弄”呢?
隱約想起小時候,我媽幫我拔牙的情景。拿一根線,繞在牙齒上,然後一拉,我聽到“咯噔”一聲,牙齒就掉了下來。好像記憶中沒怎麼很痛的樣子。弄下來的牙齒拿在手裡還不能亂扔。據說是上面的牙要往下扔,下面的牙就要往上扔。這樣才能讓牙齒長得整齊些。不過長大的我證明了,這個所謂的傳統說法好像不太靠譜。因為我正在經歷牙診所為期至少2年的正畸。
“媽媽,你要不要打個電話問問外婆怎麼弄?以前我有個牙齒就是外婆幫我弄下來的。”女兒看我在發呆,忍不住提醒了我。對哦,還好我有動手能力超強的老爸老媽。
“媽媽,寶貝有個牙齒搖了,怎麼弄啊?”
……
老媽在電話裡非常有經驗地指導了我一翻,我在電話這頭,似乎也完全明白似的。電話一掛,我就翻出了家裡的針線包,老媽說要用紅色的線。我們家雖然沒有人會做針線活,但這些工具還是很齊全的。“寶貝,你過來,我看看,哪一顆牙齒呀?”她邊張開嘴巴,邊用手指著。我試圖用線打個圈,想套住那顆牙齒。不知道是牙齒太小呢,還是線太滑。套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這比套圈遊戲可難多了,正好我手抬得也酸了。於是直接把這光榮的任務給了爸爸。
“你來吧,我牙齒都套不上去。”
接下來,就一直聽到爸爸在說“你過來”“不要怕”;然後是女兒的“阿哇,疼”……我眼看著這對父女演著沒有任何肢體接觸的“話劇”,前後持續了大概1小時。爸爸終於成功地套到了“小羊”,並把它拔了下來。
“哇啊,你好厲害!”我趕緊馬屁拍上去。畢竟動手能力差的人,一定要多說好話。爸爸也很得意,這肯定也是他第一次幹這活,而且還成功了。家裡就女兒一個人緊張得很,因為流了很多血。過了一會兒,外婆外公打電話來問進展了。女兒對著電話,一臉尷尬:“牙齒爸爸幫我拔下來了,但出了很多血……”小朋友呀,看到血倒不是害怕的感覺,而是覺得髒。然後就眼睜睜地看她用了半包紙巾,洗了好幾次手。小孩子就是很可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