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淳好歹是個男人,出門在外並不想求人,不想去。
李三娘自告奮勇道:“阿耶,我來操持。”
跟著宋玠一起來的有幾位公子哥,其中有兩個李三娘認識。
一個是高氏看中的,想給李三娘當女婿的洛陽牧少尹家的顧長卿,族中排行十五。
另一個是跟她有些交情的洛陽太守家的十三郎申優行。
李三娘差了婢女去堵申優行。
他們都是宋玠的護衛,騎著高頭大馬‘清路’。
申優行認得李三娘的婢女,見婢女在路邊抖帕子,便想到李三娘的豐腴美豔,給通行之人說了下,然後速度慢下來。
等聽說李家人想住驛站,申優行一口就答應了。
可以跟他們隊伍進入,但是吃穿花費還是要李家人自行花費。
因為王府儀仗是有定數的,多了驛站人員就要自己掏錢,他們當然不會掏錢,只會分攤在老百姓頭上,這種事洛陽王從來不敢,而且查的非要嚴格。
李三娘只要李家人能去驛站就行,錢他們帶了不少。
當即感謝申優行,然後跟李家人說了結果。
李老太太滿意的誇獎她:“可惜是個女兒家,不然比你阿耶有出息。”
李正淳心裡不是滋味,他一點也不喜歡女兒去巴結申優行。
那申優行跟李家幾個郎君來過家裡,一看就滑頭。
若是真的喜歡李三娘,人家早都來提親了,那小子不過是吊著李三娘或者希望李三娘做妾。
他們好歹也是‘世家’子弟,小娘子怎麼會給人做妾呢?
不過老太太高興,他也不好說什麼。
於是帶著隊伍跟上洛陽王的依仗,一起往驛站的方向前行。
洛陽至長安的總路程有八百多里。
兩京的官道分兩段,前半段路是洛陽至陝州,後半段陝州至長安。
沿途共有二十七個驛站,其中洛陽到陝州段有十三個驛站。
北山高水廠,南崤道較為平緩。[1]
【從陝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2]
李幾道活著的時候沒有來過洛陽城,此時下了馬車看見驛站,跟詩裡寫的一樣。
馮英心中竊喜,這不是祖宗保佑說不過去了,她都沒聽過的詩,阿簡都知道。
她帶著阿流和阿簡去驛站裡兌換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