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合城,隨行文官走馬上任,處理一系列事務,城中工作有條不紊推進。
次日,帝軍剩下重步兵、重騎留在城中,其餘兵馬紛紛出城,朝著南面殺奔而去。
很多南面的百濟地盤還未拿下。
帝軍必須加快接管城池、地盤的速度。
轟隆隆!
帝軍鐵騎從二個方向撲殺過去,一路上披荊斬棘,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推百濟國城池。
很多城池,看到唐帝軍殺來紛紛開城門投降。
抵抗沒用,阻止不了帝軍士兵的殺戮。
以其丟掉性命,不如開城門投降。
畢竟,到了現在,扶余人也清楚,他們被國王拋棄了,成為一顆棄子。
人是有思想、想法的動物,一旦遭到拋棄,心中不生氣,那絕對是騙人的鬼話。
帝軍收復百濟轄區內的城池速度非常迅捷,根本不是新羅國能相比的。
畢竟,新羅國士兵殺到時,百濟城池絕對會死守。
帝軍不一樣,城池中的扶余人看到唐帝軍從南面殺下來,心中明白速合城完了。
在這種情況下,抵擋、阻止已經失去意義。
唐帝軍二支鐵騎跑馬圈地,輕步兵緊緊跟在屁股後面接管城池,對城中扶余人進行清查。
辨別真假。
一隊隊士兵留下,保護隨軍文官的安全。
十多天時間,帝軍士兵推進速度奇快。
整個百濟國地盤,帝軍拿下三分之二還要多。
直白點講,新羅佔據百濟地盤,最多隻有四分之一多一點點。
不能怪新羅國不努力。
新羅國不知道帝軍速度如此之快,一天時間拿下都城,接下來又馬不停蹄的奔向四周。
新羅國呢?
慢吞吞的征伐。
一是新羅國不想損失太大,想讓帝軍多消耗點兵力;二是新羅國情報滯後,不清楚帝軍情況。
跨過漢江後,一直呆在軍中的金正,被杜荷趕回去,從而,帝軍情況倆眼摸黑。
沿海一帶地區早被北海艦隊拿入囊中。
新羅部隊看到一塊塊石碑豎起。
只好暗歎一聲。
帝軍鐵騎與新羅國大/軍會合了。
看到新羅大/軍,不論是典韋、李德秋,還是薛禮,紛紛停下征伐步伐。
帝軍的出現,讓新羅大/軍指揮官金庾信將軍驚訝萬分,做夢不會想到帝軍速度會如此之快。
金庾信將軍也停下步伐,馬上寫信給女王殿下。
不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