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時的被動,到現在對峙,帝國局勢好了不少。
經過七年的發展,李二對帝國境內的監控更加完善,說是無孔不入也不為過。
李靖兵團中,發生一丁點事,也絕對隱瞞不住李二。
李二天天收到帝國境內的諸多情報。
象杜荷與侯君集打架一事,第二天就到了李二手中。
弄清楚事情起因,李二微微啞笑。
侯君集被杜荷那小兔崽子暴打一頓!
可能嗎?
李二手中情況不會出錯!
那說明杜荷武力值很強大。
要知道侯君集武力值,在長安城中,絕對進入前十名。
加上跟隨李靖學習過一段時間兵法,在帝國軍方有重要地位,畢竟,侯君集是李二的嫡系。
軍方大佬誰不知道呀!
源源不斷的情報送到李二手中,讓李二驚訝萬分。
杜荷所作所為,讓李二對杜荷重新有了認識。
奪統帥、出征。
一切均出乎李二意料。
杜荷率兵馬出征,各種情報送到李二手中,心中震撼無比。
至於杜荷殺俘虜、活埋俘虜一事,李二根本沒當回事,象是沒見到似的。
直到侯君集一封彈劾奏摺送到李二手中。
此時,李二才算明白,杜荷與侯君集二人的關係,貌似有點僵。
不過呢?
對於侯君集上奏的事,李二心中非常不高興。
殺俘虜也好,活埋俘虜也罷,那種事情,軍方大佬不知有多少人幹過。
問題是,沒人挑明說呀!
現在被侯君集挑明瞭,情況有點麻煩。
畢竟,李二表面絕對是一代聖君、明君,不能有汙點,有損名聲的事,絕對要制止。
頭疼呀!
李二頭有點大。
隱瞞是不可能的。
侯君集能光明正大的上奏摺,說明此事已經傳播開了。
治杜荷的罪?
出征在外,咋治呀!
再說了,杜荷此時可是為保大唐江山,為殲滅頡利可汗,是給李二爭面子。
撤職查辦?
也不妥!
杜荷撤職查辦,關係到帝國3000鐵騎的生死。
雖說軍中有李德秋,不過,李二覺得李德秋還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