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上。
李南池人還沒有抵達開平的時候,劉撰稿已經敲開了直屬審稿人的辦公室門,遞上一夜的成果。
“看你這眼圈,晚上睡了幾小時?”
劉撰稿豎起了四根手指,表示睡了四個小時,幹文字這一行當的,素來是晝夜顛倒,爆肝撓頭。
審稿人勸道,“雖然年輕,還是要節制啊,嘍,我這杯子裡已經是泡上了山參,頭頂也是寸草不生,把調息時間固定下來吧。”
說著,這位審稿人翻開稿件。
“兩個一百年,我們都是追夢人?追夢人?”
一看這標題,審稿編輯看到這個標題,眉尖就是一挑。
“這個叫法是誰提的?”
劉撰稿在他手底下也是帶了好幾年了,什麼樣的文風已經是門清,看到這讓人耳目一新的標題名,就知道應該是引用。不過,這“追夢人”的提法過於新穎,一時間他也想不起來在哪兒看過,所以才有此一問。
“李南池。”
“嘿,這位導演,電影拍得不錯,這說文段字也有水平。”
審稿人這才忽然想到,劉撰稿是領著社裡任務,準備去寫一篇關於《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獻禮片為話題的弘揚愛國精神的文章出來,眼下這就應該是訪談之後的成果了。
嘴上感慨了一句,審稿人開始瀏覽起整篇文章。
“有夢想才有動力,有藍圖才會有目標。過去的歲月,是波瀾壯闊的,每一處節點都波瀾壯闊,每一處潑墨都新潮澎湃。”
標準開頭,兩個對稱句倒是寫得不錯。接著往下看,這篇文章初稿繼續寫道:
“正在熱播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影片反映了從建國到新時代閱兵整個時代大幕下的奮鬥故事,我們先輩們透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千山萬水......”
“......但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推動......再上新臺階,必須向改革奮鬥要動力......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嗯,一氣呵成,能上版面,寫得不錯,追夢人這個提法很新穎,很好!”
瀏覽了一遍,摁下文稿,審稿人表示了讚許。
從職業素養上來講,以《我和我的祖國》這部大熱電影匯入,由此一路往“夢想”、“藍圖”、“奮鬥”這樣的話題上延展,很符合當下的輿論主基調。
整篇文章從開頭到結尾一共六段,很符合放下主流的“六段論”,當然,這眼下這第一遍,只是看個大概,把握一下文章的大體方向有沒有問題。
“好了,接下來我詳讀一遍,下午的時候把意見反饋給你,修改一下後走流程。”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