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黛黛去世不久,被立為皇儲,時年十五歲的七皇子,在一次狩獵中不慎落馬,被馬蹄踏得肋骨斷裂,口吐鮮血,當場身亡。
這對已然痛失愛妃的宣宇帝來講又是會心一擊。
然而從這段時間到皇帝去世,他不知是傷心過度無暇顧及此事,還是為著別的原因,一直不曾再明白地確立皇儲。
因而,在七皇子一命嗚呼和宣宇帝去世前後,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宣宇帝共生有十九個孩子,其中九個皇子,十個公主,早夭以及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去世者有六,還存活於世的有三、四、七、九、十三皇子以及其他八位公主,待七皇子去世後,還剩下三、四、九、十三這四位皇子。
郝承恩是最小的十三皇子。
從他經年來呆笨的表現與已然衰敗的母族來看,奪取皇位的勝算著實不大,因而根本沒有多少人關注到他。
爭奪得最為激烈的,便是三、四、九這三位皇子,他們明面上進行招攬賢士、廣施善財、救濟災民等活動,實際上卻是藉此等名義結黨營私,暗中拉攏打點各方勢力,同時樹立好名聲,意圖奪取皇位,為此不惜僱傭江湖殺手,實行暗殺之計。
不少朝廷大臣就此殞命,朝野上下,風雲湧動,人心惶惶。
最後出來平定這場動盪的,是安平王樓舒雋與長帝姬郝尚燕。
樓舒雋何許人也?
無人知曉他的身世來歷,只知其出現之時,便是孑然一人,在軍隊中大放光彩,扶搖直上,成為蕪夢國開國以來最為年輕的將軍。
在他領兵打仗期間,蕪夢國的國土擴張了近原有國土的十分之一,而在歷年百姓經受災害苦痛之時,更是平安將賑災物資送往各地,有力地維護了國內外的和平。
在宣宇帝晚年病弱之時,聖旨一下,將他封為安平王。自此,樓舒雋成為蕪夢國史上年紀最輕的異姓王。
樓舒雋成為安平王后,同時保有兵權,這賦予他極大的權力與地位。
幾個皇子都想將他這一支力量拉攏到自己派系來。
待到眾幕僚甚至是皇子親自登門拜訪之時,樓舒雋卻稱病謝客,一律閉門不見,很是冷淡。
為著這份冰冷的態度,眾人都以為樓舒雋不願捲進爭奪皇位之事,只做壁上觀。
然而等到宣宇帝駕鶴西去不久後,樓舒雋卻突然亮明立場,揚明支援十三皇子繼承皇位。
滿朝譁然。
他口口聲聲自己所言為宣宇帝臨終囑託,並且拿出了一道聖旨。
這道聖旨,據樓舒雋所說,乃宣宇帝彌留之際親筆題寫,且印有傳國玉璽的印子。
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立十三太子郝承恩為皇儲。
這讓幾個皇子一時如何能信?
可滿朝大臣卻皆是口風一致,立場倒向十三皇子。
與其說是倒向十三皇子,不如說是倒向樓舒雋。
為何如此,卻又與長帝姬郝尚燕相關了。
郝尚燕,宣宇帝最小且嫡親的妹妹也,與宣宇帝同為先帝皇后所出,與自己的皇兄感情甚篤。
身為先帝最疼愛的掌上明珠,郝尚燕從小不喜脂粉釵環,卻偏愛舞刀弄槍,在眾公主甚至蕪夢國眾女子中別出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