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飯的時候,柳嬸子和鄒嬸子,將做好的飯菜,先敬了灶神,又供了一柱香。
又從口袋裡拿出一小塊糖來。
嘴裡碎碎念念:“灶王爺爺。啊,您老一年到頭守著這口鍋灶,煙熏火燎的也沒句怨言。我今天才想起您來把平安,莫要怪罪!”
“咱家沒什麼好東西,這還是過年前備著的,給狗娃吃糖塊,您含著潤潤嗓子。還求您照應著——柴火莫走水,鐵鍋莫生鏽,醃菜罈子不起白花。要是能讓我家那窩蘆花雞多下幾個蛋...
……灶王老爺保佑…”
宋無忌看那灶王爺畫像閃爍,隱隱之間,和灶書上面繪製的神龕相互呼應。
一縷灶火被收存起來。
這正是引火術的“升級材料”,十戶人家的灶火。
等給進城的災民送完了飯食,宋無忌依然在廚房待著,灶王心法運轉更快速些,宋無忌便想著多修煉一會兒,儘快提升三寶,起碼要達到普通人的水平。
因此就連天快黑了,要入夜了,也不回大通鋪裡睡覺,只在廚房邊上的柴房,鋪了些稻草。
柳嬸子問道:“你怎麼不去那裡睡?”
宋無忌靦腆一笑:“我怕晚上作噩夢,叫出聲來,嚇著別人。”
柳嬸子聽了心疼,便又給送來了一床舊褥子鋪著,讓宋無忌安穩一些,放寬些心。
宋無忌運轉到了半夜,偏約子時,便聽到窗外傳來呼呼的風聲,接著一道道人影閃爍,略有腳步聲。
也不敢開窗看,只透著窗戶縫,看見校場那邊,傳來一些聲音。
別的都看不大清楚,只看見一行赤紅色的名字“太昌縣城隍.佑民威靈伯”。
當即便不敢再看了,生怕被發現了,這萬一被殺人奪寶,搶了這火德灶格和灶書也說不定,自己又無法復活,哪裡有重來的機會。
“我身懷火德灶格,理論上也是一個活著的神明,還是不要去城隍廟上香好了……免得被發現什麼東西。”
而校場之中,縣城隍和縣令田承弼正在給第第二批選中之人賜授符詔,轉化城隍六司行走。
縣學教諭,雖在縣學祭祀,但畢竟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修行“浩然正氣決”,成為浩然儒生。
資質平庸之人,甚至連秀才功名也無,到老不過是童生。
讀書這東西,開竅了就是開竅了,一竅不通就是一竅不通。
因此這批儒生之流,僅僅是識文斷字,略通文意,並沒有養出文氣。
但此在校場之中,卻一點“貪生怕死”都沒有,反而眼中燃起熊熊烈火。
他們要轉化的,正是“查察司”行走。
查察司本主監察之事,能分辨妖魔、也能感受到最直觀淺薄的善意與惡意。
其轉化查察司行走所需之目,正是牛目一對,可見陰陽,狗目一對,可辨忠奸,羊目一對,能分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