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
野雞在趴窩,哪怕見到林一南,也根本不跑,而是護著自己的蛋。
這其實是抓野雞最好的機會。
但林一南並沒有。
等靠的太近了,野雞終究還是沒忍住跑了。
最終露出了野雞蛋。
有五個。
林一南取走了仨,留下了倆。
從不竭澤而魚,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
也是青山村一直奉行的法則。
等到饑荒的時候,再去捕捉這些動物。
林一南也想起了秦素素曾經問過一個很幼稚的問題。
“饑荒了為什麼不去河裡捕魚。”
“河裡要有魚,那還叫做饑荒嗎?”
這也是村中老人說過的。
但事實上。
青山村的歷史上,幾乎沒有遇到過饑荒。
這裡不會有戰亂。
也不用交賦稅。
只需要守著田地,守著山林,生活就能過的相當好。
村民們自給自足,男耕女織,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林一南多多少少,都破壞了些傳統。
但青山村對這種局面,反而是喜聞樂見的。
畢竟,當延續都成了問題,也就沒有必要再講究什麼規矩了。
不過林一南還是希望將好的東西,儘量保留。
比如給這野雞,留下兩顆蛋。
況且。
那兩顆內應該已經有生命了,吃起來味道不會好。
“希望來年能多幫吃地裡的蟲子。”
林一南相當期盼。
許多人覺得野雞以及一些鳥類,會禍害莊稼。
但問題是,明明有更肥碩可口的蟲子可以吃,誰還願意吃穀子?
青山村近乎是完美的生態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