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作為老人,劉支書和胡老師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
所以陪同胡老師這件事,自然落在了他的頭上。
兩人剛到村委門口,胡老師就聞到了一股特有的香味。
“這是酒糟的氣味?村裡在釀酒了?”
“對,白雲村酒,今天中午你一定要喝一點。”
兩人走進臨時的釀酒工坊,胡老師發現地方並不大,工人和裝置都不多,心裡又有了疑問。
“這一天能產多少酒?”
“現在加了產量,每天能有兩百斤。”
“那才能賣多少錢?”胡老師問,“就算十塊錢一斤,也就兩千塊,要什麼時候才夠修那麼大一座橋?”
“十塊?”老支書呵呵一笑,道,“咱們白雲村酒,可不止賣十塊錢一斤。”
“那能賣多少?二十塊、三十塊?”
“五百。”
“多少?”
胡老師差點一個趔趄。
五百塊一斤的白酒,你當釀的是五糧液呢?
關鍵就算比五糧液還好喝,問題是沒有名氣,誰又會來買啊!
“能賣得出去嗎?”
“銷量不是問題,每天都不夠賣呢。”
“其實要按我說啊,咱們這個酒,一千塊一斤還能值的,現在市面上已經炒作到兩三千一瓶了,還是供不應求,”劉支書道,“之所以定五百塊一斤,是我們新來的小余村長,為了照顧他的粉絲定的友情價。”
兩三千一瓶?
胡老師更不淡定了。
他離開白雲村也就剛好一年,怎麼村子就有這麼厲害的東西了?
“那為什麼不加大產量呢?”
“你看這地方,就這麼點大,想做也做不出來啊,”劉支書道,“不過等把橋修好,材料可以運進來,我們就計劃修建一個大酒廠,到時候就能多產了。”
胡老師點了點頭,白雲村的交通情況他可是很清楚的,想要運個磚頭進來,都要用三輪車一點一點地轉。
而建酒廠可不是一點點材料。
想致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