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一時琢磨著招兵買馬,一時又琢磨著再去偷偷下個大礦,忽然又想起了小妖女,一時嘆嘆,真是未出武關,又陷情關。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就是如此了。
正百般胡思亂想,就就聽樓下叫好聲不絕,十三放下已失了熱氣的茶碗,側臉一掃,就見那花團錦簇的戲臺上唱的正是崑曲牡丹亭。
這部戲,在戲苑子裡也是老生常談,這牡丹亭自問世天下,就聞名於天下。後來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爭相傳誦,名聲之噪,幾令西廂減價。
臺上的杜麗娘穿著絳色戲服,頭戴八寶珠簪,粉墨濃彩。她身段優美,唱腔婉轉悠然曼妙動人,此時正唱到醉扶歸裡那一句,“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
十三見這句有些意思,便面朝了臺下看起了戲,只聽那杜麗娘與丫鬟春香又合唱道恰三春:“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二人邊唱邊走出閨房,唱至“無人見”時杜、春二人同把手中的香扇在臉前左右晃了三晃,做了個遮面的身段,表示無人看見,把個崑曲表示“三羞”的身段展露的淋漓盡致,美極妍極。
眾人皆止不住叫好拍手。
十三閒閒聽來,也入了幾分心,這牡丹亭自乃千古絕唱,他又是自小雜學旁收最不好正業的,雖不在風月場卻亦懂風月,如何能不知這一齣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心裡咀嚼這幾句牡丹亭裡的戲詞,十三想,這作者湯顯祖也是個妙人。那個封建時代朱子當道,他竟能從“存天理滅人慾”裡吶喊出,“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又在戲詞裡明確道出,“一生愛天然”。可見此公委實是個不受禮教壓迫的純摯之人,實在可敬可嘆。
這牡丹亭的一段故事由夢而死,死而復生,終成眷屬,
那杜麗娘偶爾遊園做了個綺麗的夢,就患了相思懨懨而死,死後竟又奇蹟復生,實乃怪誕奇異至極。
玄空設想而甘之為死,世無其人,可謂情之最上者。
一個女子,偶因夢裡的一眼萬年,就有了出入生死的勇氣。
這樣大膽,讓十三禁不住想起了對感情毫不加以掩飾的小妖女,他愛天然,更愛她的天然。
念著心上的人兒,他不知想到了什麼,忽然釋懷似的一笑。
“潑殘生,除問天。”
好一個除問天!
隨著美人杜麗娘婉轉的唱腔,優美的步伐,眾看客愰然踏入如詩幻夢的牡丹亭,那杜麗娘的身段氣質,一顰一調都十分感染人,眾人一時看的呆住都似入了夢。
待唱完遊園,杜麗娘又無限傷春的唱道,“問幽夢哪邊?”她臉上一派顧影自憐,十分令人動容,苑裡的眾人皆看的凝眉,卻見此時一個響亮的聲音響起,“這邊這邊!”
本屏息凝神聽戲的眾看客循聲望去,就見前排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春寒料峭之際只穿著一身單薄的衣褲,此刻把一個黑乎乎的頭面向眾人,正站著朝臺上唱戲走位的杜麗娘用力揮手,邊揮邊興奮地喊,“這邊!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