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迷糊頭聞言眨了眨小眼,低聲笑道,“三爺說的是,業內老江湖都知“開礦數字派”乃行中翹楚,卻不知這兩百年前就消聲匿跡的傳說身歸何處,總免不了添油加醋地捏造,還是小老兒有緣法得以解惑一二,”他一撫胸喘兩喘,“那時得遇三爺,只知三爺俠肝義膽英雄人物,哪裡能知您是這雲城首富霍家嫡孫,若您不提,更哪會知道您就是“開礦數字派”的傳人?”
十三聞言也不說話,此時小攤上燈光昏暗喧譁之至,無人注意這邊的談話。
一時茶冷了,十三從大衣口袋裡掏出那張礦圖,推到老迷糊頭面前請他掌眼。
老迷糊頭見狀忙放下茶碗,小心拿起那張礦圖,仔細對著瞧了半晌方放下,向十三道,“果然風水寶地!”他略一沉思,說道,“我看這圖上所畫之地些許面熟,彷彿在聽說過,只一時想不起來……”說著又眨了眨小眼加以回憶。
十三接過老迷糊頭遞回來礦圖,妥當放回口袋後才道,“據說是在大魏縣龍吟鎮。”
“龍吟鎮。。。。。龍吟。。。龍。。。。”老迷糊頭聞言咀嚼著這兩個字,半晌忽然一拍狗皮帽子,“是了!”他終於得解似的一笑,“怪不得有些印象,原是我年輕時曾聽老師傅說過這個地方,”
十三一聽來了興致,拎起茶壺為老迷糊頭續上茶,示意他開講。
老迷糊頭虛讓了下,呷了口茶便說出了這一段故事。
據傳這龍吟鎮原名天水鎮,處在西南山巒腹地,背靠連綿群山,依山傍水,是個難得的風水寶地,世世代代的大山子孫生活在這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雖然平樸倒也安穩。
這樣的安穩日子在大曆朝末年結束了,忽然有一天夜裡狂風暴雨山洪暴發,山腳下生活的村民以為發生了地震都躲逃不安,及至出了門,才發現漫天大水已將整個鎮子淹沒,一時間糧食被淹毀,房屋被沖垮,村民在水禍前逃無可逃,死的死傷的傷,頓時一個好好的鎮子悽風苦雨哀嚎一片。
及至過了幾日洪水退了,倖存的居民趕緊給天神爺爺上了拜,才回去重整家園,傷於水禍的人能救過來,死於水禍的人卻連屍首都找不見。
村民在天災前不敢埋怨,只能一面認倒黴一面誠心敬意地祈求天神保佑。
但不知道是村民們給天神上的供禮薄了,還是天神壓根兒就沒收到村民的祈願,幾個月後的一天,又一次山洪暴發,把村民們剛建好沒多久的家園都衝的瓦片茅草都不剩,村民們因有上次的教訓一直加以小心防範,這次災洪裡,人身安全倒沒受多大威脅。
只不過好好的家園一瞬間化成了泡影,箇中滋味可想而知。
老實的村民們無法,只得等大水過後再繼續重建家園,上供求神祈福。可惜天不遂人願,又幾個月後,這重建好的鎮子依舊被捲土重來的山洪席捲一空。
同樣的大水,同樣的災難。
村民們痛心疾首,跪地哀嚎,幾近絕望,這回連天也不敬了,供桌也不擺了,直罵天道不公,以他們為芻狗。
哀嘆自己芻狗不如的村民們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訓後,便接連地背景離鄉,忍痛割下世代相傳的肥田沃地嘆息而去。
一時間人人都說此地受了詛咒,觸了天怒。
沒幾日整個鎮子便走了個八九不離十,只剩幾戶死守祖業,誓與祖產共存亡的村戶不肯求去。
又是過了幾月,算算日子正是離災洪暴發不久了,這幾戶留守村民一面誓死如歸,一面戰戰兢兢,正是提心吊膽之際,卻見村頭來了個遊方道士。
那道士一來便直言道出這幾場莫名蹊蹺的洪災,村民一聽那道士說的頭頭是道,都以為見了活神仙,直跪地叩頭,求他救苦救命保自己一方家園。
那道士叫人們起來,一揚拂塵就說,“我坐觀星象,察到此方生有異事,便趕至前來,一至此地果見妖氣沖天,妖神降世,百姓何不受殘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