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四水環繞,物阜民豐,好比作秦國那關中沃野,不,比那關中還要好”孫尚毫不吝嗇的說著一堆誇讚之詞。
一旁同行的宏淵官員紛紛揚起頭顱,驕傲極了。
“站住!”守城士卒攔下車隊,開始檢查車隊上的禮品,城內的百姓也都悄悄往這邊看。幾十位謁者站在城門左右兩側,佇列儀仗,鑼鼓喧天。
為首一騎馬男子,大聲的說道:“在下中尉董超,特來負責接送越使入宮”
典客劉奉騎馬迎了上去,與董超交談幾句後離開。
現在孫尚一行人便要跟著中尉的隊伍走了,進入城中,一副繁華的景象映入眼簾,與之前孫尚眾人一路走來看到的貧困囧破的那些城池對比,庭堯可以說是奢靡之城了。
溫暖陽光普灑在這遍眼都是的綠瓦紅牆之間。
那突兀橫出的飛簷,那高高飄蕩的商鋪招牌旗號,那粼粼而來的車馬商隊,來往巡邏的兵士,嬉笑打鬧的孩子。
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張張淡泊愜意的笑容,無一不反襯出宏淵對泱泱盛世的得意其樂。
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鐵匠鋪,賣小吃的,雜耍的,應有盡有,街道兩旁的曠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
街道向貨色兩邊延伸,始終延長到城外較安靜的郊區,可是街上仍是行人一直: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欣賞護城河風景的。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央,兩邊的屋宇星羅棋佈,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
孫尚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著路邊,一邊與手下眾人說道:“宏淵自詡中興盛世之國,然,我認為它只不過是金絮其外,敗絮其中,臨死之前的迴光返照罷了。”
孫狽聽得是心驚膽寒,但凡前中尉董超聽到,或者是路邊行人聽見,他們這一行人,可就都要掉腦袋了。
張嘯殺睡醒一覺是牛羊入,本來這個時間是該去鍛鍊一下筋骨的,可剛剛謁者劉志前來啟稟道,越國的使臣到了。
其實現在張嘯殺的心情並不好,剛剛趙赫上奏說,押解北上庭堯的安鶴郡郡尉和郡丞居然死了,死因是誤食了帶毒的野果子。
這種理由也就騙騙百姓,張嘯殺撿起被自己摔在地上的奏摺又看了一遍,眉頭再次緊鎖。
“來人,為寡人更衣,半個時辰後,召見越使進宮。”
幾個僕從跑進來為張嘯殺更衣,頭上戴起冕,面前的旒擋在面前不斷亂晃,旒是冕前後垂掛的玉串。
按規定,王的旒應是十二串,珠料是白玉。冕上的平板叫綖板,在冕冠兩側,還對穿一個孔,用來穿插玉簪,將冕冠與髮髻拴在一起。
在簪的一端,繫有一根絲帶,戴冕冠時,帶從頜下繞過,再系在簪的另一端。在絲帶經過兩耳的位置時,各垂一顆黃色的珠玉,叫“充耳”。
充耳掛在耳邊,走起路來一晃一晃,意思是提醒戴冠的人勿聽信讒言。“充耳不聞”一語,
就是由此而來。與此相稱,冕冠上的冕旒垂落下來,正好擋住眼睛的視線,叫“視而不見”,意思是說,戴冕冠的人不必去看那些不該看的東西。
張嘯殺身穿的冕服就是仿秦制的,按規定冕服上有十二種圖案。
如日、月、星辰(取其照臨意);山(表示穩重);龍(表示應變);華蟲(一種雉鳥,表示文麗);宗彝(一種祭祀品,表示忠孝);藻(水草,表示潔淨);火(象徵光明);粉米(取其滋養);黼(fǔ)(斧形,象徵決斷);黻(fú,亜形,象徵明辨)。鞋是紅色的,叫赤舄(xì)。腰繫黃赤大佩,長二丈九尺九寸。
張嘯殺腰間左側戴有玉佩,是用白色玉石製成。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另外,還佩戴一柄長劍。張嘯殺目光炯炯,虎視眈眈,一副威嚴而傲慢的神態。
孫尚一行人隨著中尉一路走,路上孫狽找了個藉口溜走,宮內不少人認識他,他可不敢進去,孫尚之所以放心讓他一個人走,是因為孫狽還需要他手中的解藥。
孫尚隨著董超一路繞來繞去,終於走到了王宮處,灰黑色的宮牆映入眼簾,一眼望不到盡頭。
“好了,我就護送到這裡了,諸位在此等候衛尉大人吧,他會帶領諸位入宮。”
孫尚拱手說道:“有勞董大人了”
衛尉遲遲沒有來,孫尚在一旁事情,太陽都快要落下了,這個時候應該安排客棧給使節住下,明日清早再召集文武百官,迎我入宮,可為什麼元禾王這麼著急面見我呢?
想不通啊想不通,孫尚實在想不到這位老練精悍的王,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
“踏踏踏,踏踏踏”宮門開啟,一隊全副武裝的甲士跑出來,列成兩隊站在宮牆下。
一名盔纓很長的中年人走了出來:“越使何在?”
“在”孫尚連忙拱手
那人面無表情地說道:“我是衛尉高巍,奉王上之命,帶越使入宮,現在不是上朝時,不走此門。”隨後掃視了一眼孫尚身後眾人“越人隨我來,其餘人隨左邊士卒去,他們會帶你們到歇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