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瓊斯的5個進球,還有凱恩的四個進球,以及瓦爾迪和斯特林的兩個進球,英格蘭的進攻群讓人膽寒!
而且在防守中同樣有上佳的表現,沒有給突尼西亞和巴拿馬破門的機會,兩場比賽11和進球0丟球,現在所有球隊都不能忽視了英格蘭!”
賽後泰晤士報記者電話採訪了前任隊長魯尼,魯尼對瓊斯讚不絕口:“瓊斯已經開始征服世界了!”
他還開玩笑的說:“如果瓊斯下半場繼續比賽,他肯定要進五個球,巴拿馬的後衛根本跟不上他的速度!
當然,英格蘭所有球員在比賽中展現了自己的實力。
不過,對英格蘭隊來說,真正的考驗將在淘汰賽,所以小組提前出線之後,英格蘭不能有任何鬆懈。”
他最後繼續說道:“我希望瓊斯和凱恩他們在淘汰賽上有更佳的表現,給我們上演更加精彩的進球!”
…………
英格蘭在打完第二場比賽之後,開啟了下一站的征程,他們趕往俄羅斯加里寧格勒洲。
小組最後一場比賽,他們將在加里寧格勒球場迎戰同樣兩連勝的比利時爭奪小組頭名。
世界盃第三輪即將開始,這是真正的生死大戰時刻,有的小組為出線名額做決戰,有的小組則為了爭奪第一而廝殺,這輪之後世界盃的16強就將誕生,同時也將會有16支球隊離開俄羅斯告別世界盃的舞臺。
不同於前兩輪的比賽,最後一輪的小組賽是同組兩場同時開踢!
大型盃賽無論是歐洲盃還是世界盃的小組賽最後一輪起初還是先後進行的。
直到1984年的歐洲盃,那時候第一次引進了同時開踢的新規則,原因當然是因為1982年的世界盃,那屆的第二小組中有聯邦德國,阿爾及利亞,智利和奧地利。
前兩輪小組賽中,聯邦德國先後1比2阿爾及利亞,4比1智利,積2分,那時候還是2分時代,有2個淨勝球。
奧地利先後1比0智利,2比0阿爾及利亞積4分有3個淨勝球,出線權將在聯邦德國,奧地利和阿爾及利亞三隊之間爭奪。
最後一輪,阿爾及利亞和智利先出場比賽,阿爾及利亞3比2艱難險勝了對手,這樣他們就積了4分淨勝球為0。
後出場的聯邦德國想要出線就必須要戰勝奧地利,而奧地利可以接受小比分的失利,因為那樣他們照樣能夠以淨勝球優勢出線。
考慮到兩國不同尋常的關係,他們決定打一場默契球,在比賽的第11分鐘,聯邦德國就攻入了一球,只要保住這個比分那麼兩隊就將攜手晉級,而阿爾及利亞則將被淘汰。
隨後的80分鐘裡兩隊開啟了無限倒腳,一直消極比賽讓時間慢慢流淌。
這場景連當場的解說員都拒絕進行解說,而主辦國西班牙的現場觀眾更是在看臺上揮舞鈔票來表達著諷刺的抗議。
至此,國際足聯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迅速出臺了小組賽最後一輪同組比賽同時開踢,以力求比賽的公正性。
而這項新舉措的正式亮相則是在1984年的歐洲盃上,並一直沿用至今。
就像當今的VAR一樣,若不是過往太多的錯判漏判誤判導致了諸多不公,英格蘭在南非世界盃上的超級冤案就此將不會再現!
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明明就是一個犯規卻被當做美談,但是對於遭遇不公的當事人呢,那種傷害是永遠都無法修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