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山谷的地層構造,非常特殊。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一隻雞蛋,只有薄薄的一層外殼是沙土和岩石,內部則是厚厚的堅冰。
戰蜥人礦工們從地表向下挖掘,大概挖出10多碼,就把薄薄的岩土層給鑿穿了,繼續往下深挖,採掘出來的全是冰砂!
地下冰層究竟有多厚?
從導航羅盤生成的水文測繪圖來看,怕是不下兩三百碼!
體積如此之大的冰塊,好比一座深埋地下的冰川,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喬安暫時只能想到一種可能。
山谷之下,原本有一座地下湖,後來因為地殼變動或者某種超自然因素,導致地底溫度急劇降低,整座地下湖都被凍結成一坨巨大的冰塊。
湖水凝結為冰,密度下降,體積增大。
急劇膨脹的水體(冰塊)擠壓岩土層,迫使地表隆起,從而形成喬安和同伴們此刻置身的這座山丘。
發生在地底世界的“造山運動”,與地表世界的同類自然現象,何其相似!
至於山丘下方的那道深谷,其實是冰塊膨脹撐破岩土層形成的裂痕。
想通了當地異常地理環境的成因,喬安現在還有兩個疑問。
首先,他很想知道地下水體因何凝結成冰,低溫的源頭在哪裡?
其次,他不明白戰蜥人為何要辛辛苦苦地挖掘隧道,開鑿冰層。
難道說,在這座龐大的冰體內部,封存著某種珍寶,誘使戰蜥人不惜花大力氣深挖下去?
喬安越想越好奇,決定親眼看看位於隧道盡頭的挖掘現場,或許可以從中找出上述兩個疑問的答案。
如此想著,喬安激發今天的最後一道“鷹眼術”,緊貼隧道盡頭,創造出第三個魔法觀測點。
閉上眼睛,屏息凝神數秒,喬安緩緩睜眼,視角已從第二觀測點跳躍到剛剛創造出來的第三個觀測點上。
這裡的環境,與第二觀測點所在的位置差不多,四周全是厚厚的冰層。
這裡的隧道剛開掘不久,地面還鋪著厚厚的碎冰渣。
一群戰蜥人礦工,正在以簡陋的工具作業場地,將地上堆積的碎冰剷起來,裝進大木箱,裝滿一箱就拖出去清空,從而保證隧道暢通。
在這忙碌的作業場內,喬安注意到兩條不同尋常的身影。
其中一個看起來也是戰蜥人,而且是在場所有人裡唯一不用幹活的。
這戰蜥人弓腰駝背,時而咳嗽兩聲,身上的鱗片黯淡無光,有些甚至已經剝落,給人一種衰老的印象。
這位年邁的戰蜥人老者,手持一柄黑曜石雕琢而成的手杖,杖首還鑲嵌一顆蜜色琥珀球。
喬安發覺琥珀球中似乎有一團陰影,經過仔細觀察,他確認杖首琥珀球內封存著一隻史前時代的膜翅目昆蟲,看上去有點像蝗蟲……準確的說,應該是蝗蟲的祖先?
拳頭那麼大的一顆天然琥珀球,價值不下兩千金杜加,而且不僅僅是裝飾品。
喬安隱約感覺到,老戰蜥人手中的那柄黑曜石杖,散發出魔力波動。
不出意料的話,那應該是一柄魔杖!
老戰蜥人的衣著也很別緻。
一襲獸皮縫製的長袍,就戰蜥人的手藝來說,稱得上體面氣派,只有族群中德高望重的掌權長老,才配得上這件精心縫製的長袍。
更難得的是,長袍上竟然還裝飾有綵線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