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洛普總督覺察到治下民眾的心態變化,警告母國政府不要輕舉妄動。
斐真議會接受了總督的告誡,雖然沒有撤銷《限制移民法令》,但是也沒有認真推行這項法令,結果就這麼不了了之。
然而在眾多約頓海姆殖民者的眼中,法令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意味著母國當權者已經把他們在需要時佔有更多土地的權利完全置之度外了。
……
1622年發生在新大陸的那場戰爭,斐真南下作戰遇阻,吞併米德嘉德魔晶礦區的企圖未能得逞,還致使斐真政府欠下高達上億金鎊的財政赤字。
更要命的是,仗打完了,軍費支出卻降不下來。
近千名各級軍官不想離職,他們都是職業軍人,不打仗就意味著失業。
這些人跟上層政要關係密切,很多是貴族子弟,總不能強迫他們退役。
既然要保留這些軍官的職位,總不能讓他們當“光桿兒司令”,只好維持大批常備軍。
斐真本土是個小小的島國,主要靠海軍維護國防,根本用不著那麼多常備陸軍,納稅人花錢養海軍就夠了,養著這幫沒卵用的陸軍大爺有啥用?
議會對保留這支常備陸軍非常不滿,就把他們送到殖民地去,反正殖民地比本土大得多,總要有人維持秩序。
於是,從1624年起,斐真議會決定派遣兩萬名官兵常駐新阿瓦隆,軍餉、住宿、裝備、訓練再加上其它後勤補給費用,每年至少要花費500萬金鎊。
駐紮殖民地部隊的上述開支,應該由誰來支付?
當然得由納稅人來承擔這筆費用。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向誰徵稅?
斐真本土的稅已經徵到頭了,再增加任何稅收都有引發革命的危險。
國王和議員們很自然的認為軍隊駐紮的殖民地應該支付這筆費用,畢竟駐軍的職責是捍衛殖民地人民的安全,殖民地分擔一部分軍費,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退一步說,又不是讓殖民地支付所有的軍費,只是一部分與他們密切相關的費用而已,這不算過分吧?
然而斐真議會中的紳士們哪裡知道,殖民地居民根本就不吃他們這一套。
增派駐軍的訊息剛一傳出來,立刻遭到約頓海姆民眾反對,他們也有名正言順的理由:
當初有駐軍在的時候,不也沒能完全吞下“太古深淵”的魔晶礦區,南下遠征米德嘉德還吃了敗仗,要你們這些丟人現眼的廢柴何用?!
我們有民兵自衛隊就足夠了,不需要母國自作多情,派兵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