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喬安還是沿用老辦法,施法召喚來一群雨燕,加持“生物定位術”過後,放出燕群搜尋被黃泉蜂寄生的恐龍。
喬安從燕群“母巢意志”反饋回來的報告當中,挑選出若干只體型龐大的植食性恐龍,而且分屬於不同的類別,儘量豐富研究樣本的多樣性。
喬安透過“留影鏡”,把這些發狂恐龍的形象和所在地點顯現出來,分享給同伴觀看。
他自己選了一個與營地距離最遠的樣本,其它恐龍就交給別的同伴去處理。
喬安今天沒有騎乘暴龍出門,將它留在家裡看護那頭沉睡的禽龍,自行變成約頓海姆鷹人形態,直接飛往目的地。
到了地方,喬安展翅翱翔,銳利的鷹眸俯瞰湖畔原野,很快就注意到一群正在慢吞吞散步的甲龍。
甲龍也是一種鳥臀目植食性恐龍,不過外形可不像溫馴的食草動物。
這種四足行走的超大型恐龍,看起來就像放大千倍的鱷龜,背部覆蓋著厚厚的骨板,如同凹凸不平的龜殼,還附著一排排尖銳的骨刺。
拖在甲龍身後的那條長尾巴,肌肉極為發達,尾巴末梢還連綴著一柄碩大的骨質錘頭。
對稱排列的稜形凸起,使甲龍尾部這柄與生俱來的重錘,神似牧師和聖武士們愛用的“晨星錘”,只不過尺寸和分量都比後者大的多,配合甲龍強有力的尾部甩擊,隨意一錘轟出去,足以擊穿堅固的城牆。
喬安今天特地跑了這麼遠的路,主要就是被甲龍奇特的形象所吸引。
這種恐龍,天生自帶一身厚重的鎧甲外加一柄戰錘,儼然“恐龍王國”的重灌騎士。
喬安很快就發現一頭被其它同類排斥的甲龍,正在甩動尾巴,以重錘敲打岩石發洩心中的戾氣。
一錘下去,火星四濺,岩石當場崩裂,震耳轟鳴在曠野上空久久迴盪。
看到這頭甲龍暴躁的舉止,喬安就知道它體內肯定是寄生了黃泉蜂,正是自己尋找的目標。
喬安收攏鷹翼,緩緩朝那頭狂暴甲龍盤踞的地帶下降。
被黃泉蜂寄生的甲龍,似乎覺察到頭頂襲來的異常氣流,警惕地昂頭觀望。
然而四足爬行動物的身體構造,存在一個先天的弱點,甲龍竭力扭動脖子,也無法獲得正上方的視野。
“顱頂眼”可以使甲龍感應到頭頂的光線變化,進而推測出有某種生物在自己正上方盤旋,卻看不清對方究竟是什麼生物。
儘管預感到了危險,甲龍倒也不慌。
在奧斯塔湖周邊地區,除了極為罕見的“風神翼龍”,其它能夠在空中飛翔的生物,大多體型偏小,力氣有限,無法對身披重甲的甲龍構成威脅。
如果對方膽敢降落到地面上,只要對方不是風神翼龍,甲龍自信只要一錘子,就能將那個長翅膀的傢伙砸成肉餅!
頭頂遮擋陽光的那片陰影,體型很小,甚至還遠不及翼手龍,顯然不可能是龐大的風神翼龍。
甲龍覺得自己沒啥好擔心的,便豎起尾巴,晃動大錘等待頭頂那隻怪鳥下來作死。
然而喬安並不打算降落下去,更不想用自己的骨頭測試一下甲龍的尾錘究竟有多硬,便懸浮在這巨獸頭頂百尺高處,一發“神話深度睡眠”拍下去,直接送它沉入夢鄉。
出於謹慎起見,喬安在著陸之前,先開啟“高等內視術”,檢視甲龍是否真的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