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令喬安感到興奮。
他馬上著手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的答案,與上午對“飛蟲走獸”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結論差不多。
當喬安施展“蟲群化身”變成蜂類之外的昆蟲叢集時,惡魔與魔鬼的精血會賦予昆蟲對應的亞種血統和超自然能力。
當喬安變成黃蜂叢集的時候,惡魔精血的效用一如既往,變出來的就是11000只具有惡魔亞種的“變異黃蜂”構成的叢集,而魔鬼精血卻會使喬安變成一群黃泉蜂!
準確的說,是由110只黃泉蜂構成的叢集,喬安本人的精神意志,直接成為蜂群的母巢意志。
雖說採用搭配“魔鬼精血”施展“蟲群化身”,會使蟲群規模縮小為正常情況下的百分之一,但是有一個好處——喬安化身的“黃泉蜂叢集”,擁有“寄生”能力!
經過“魔鬼精血”強化的“蟲群化身”,實際上具備了類似4環“寄生術”的功能,只是無法像“寄生術”那樣永遠停留在宿主體內,法術時限截止,蜂群就會自動脫離宿主,恢復人類形態。
考慮到“蟲群化身”只是3環法術,而且除了“寄生”,黃泉蜂群形態還有其他用途,戰鬥力也不錯,喬安覺得這種強化方式還是挺有用的。
到此為止,喬安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研究。
按照這個框架推進下去,喬安可以將魔鬼和惡魔換成其它異界生物,比如天界生物;另一方面,還可以蒐集更多“召喚”和“呼喚”類法術,替換進來參與實驗,操作流程大同小異,最終得出的實驗結果,應該也會體現出相似的規律。
喬安最初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深入思考過後,他發現自己設計的這套研究框架,並不像原以為的那麼完善,存在至少一個嚴重缺陷。
問題出在“災厄甲蟲”上。
這個法術,對於喬安的研究框架而言,屬於不可替換的核心要素。
其它那些可變要素,比如異界生物的型別,“召喚”和“呼喚”法術,無論怎麼輪換,都是圍繞“災厄甲蟲”凝鍊精血這一不變要素進行排列組合。
可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異界生物都具有血肉之軀,比如水、火、風、土四大元素,體內根本沒有血液這種物質,“災厄甲蟲”派不上用場,喬安設計的這套研究框架就被卡死了,無法推進到下一個環節。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元素生物、不死生物和構裝生物,雖然都被冠以“生物”之名,但是它們的存在形式與一般意義上的生物相差甚遠,無法從它們體內找到與普通生物對應的生理活動,所有針對血肉器官的法術,對它們統統無效。
喬安不得不放棄“災厄甲蟲”。
這個法術的核心構型已經固定了,無論怎麼最佳化,其應用範疇都不太可能拓展到元素生物、不死生物和構裝生物。
放棄“災厄甲蟲”,也就等於放棄“凝鍊精血”這一思路,畢竟誰也無法從石頭當中榨出橄欖油來。
這一困境喬安並不陌生,與當初“血液解讀”面臨的困境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