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一說這話,下面那幾個“槓精”立馬就閉嘴了。
他們只是喜歡抬槓,可不傻!
“風之槍”彈夾容量十發,可以連射,一分鐘之內就能打完。
倘若換持老式步槍或者更原始的弓弩,射擊效率遠低於“風之槍”,完成十次射擊之後,你還來得及撤退嗎?
被上校女士訓的服服帖帖的新兵們,按照戰前的安排守衛第一道防線,待到身穿紅色軍裝的斐真士兵進入百步之內,聽到身後山坡上傳來霍爾頓中校吹響的號角,立刻扣動扳機!
多數新兵在三分鐘內就把十發子彈全都打光,看到對面如同割麥子般一排排倒下的敵軍,心裡那叫一個舒爽。
手腳比較麻利的新兵更換彈夾,繼續開火射擊,搶在撤退之前再爽一把!
不過多數新兵還是乖乖聽從上校女士的命令,打空預裝彈夾過後就抱起風之槍,順著提前挖好的通道撤退了。
戍守後面兩條防線的大陸軍官兵,戰鬥開始前就知道第一線的新兵打完十輪槍就會撤退。
有了思想準備,知道菜鳥們是按照計劃撤退,並非潰逃,也就不會慌亂,跟著瞎跑。
駐守第二道防線的兩千名官兵,都是追隨奧黛麗從鍛造谷來到南方的大陸軍老兵,早在今年六月初就列裝了從遠東採購的氣步槍,經過三個多月的磨合,對這種武器已經比較熟悉了。
奧黛麗對第二道防線的守軍,下達的命令與第一道防線略有不同,要求老兵們對敵軍保持火力壓制,直到氣瓶提示壓力不足,就可以撤到後面更換氣瓶了。
風之槍的氣瓶,可以連續發射40顆彈丸,之後就會提示壓力不足,需要更換氣瓶或者充氣。
其實在壓力不足的情況下,再打個十來槍也不成問題,只是射程和準度都會有所下降。
大陸軍的老兵在陣地上快速更換彈夾是不成問題的,挎包裡也都有備用的氣瓶,但是臨時更換氣瓶的操作比較繁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快速完成。
出於保險起見,奧黛麗不要求他們臨陣更換氣瓶,打完四支彈夾就可以撤到陣地後方,從容更換氣瓶,把拆卸下來的空瓶裝在“兵站式充氣機”上,然後再回來投入戰鬥。
第二道防線發揮出了奧黛麗預想中的作用,激烈的戰鬥持續了半個鐘頭。
大陸軍的老兵們表現出色,接連擊退了三次敵軍衝鋒,造成近千傷亡,屍體橫七豎八躺在灌木叢中,浸透鮮血的紅色軍裝沐浴黃昏斜陽倍顯淒涼。
斐真部隊被堵在半山腰進退兩難,慘重的傷亡令小溫斯洛普心痛不已。
正猶豫要不要命令部隊撤下來,暫時放棄強攻山頭,前線指揮官發來的報告令他精神一振!
己方組織的第四波進攻終於取得成效,守衛第二道防線的大陸軍士兵似乎是耗盡了彈藥,紛紛跳出塹壕,一窩蜂般朝山坡上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