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其實是一種真菌,確切的說,應該稱之為‘麥角菌’。”
喬安從儲物袋裡取出一支鑷子,夾起玻璃托盤中的紫色牛角狀顆粒,耐心為皇帝陛下講解。
“麥角菌通常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內,形成的菌核外表呈暗紫色,內部呈灰白色,狀似牛角,成分複雜,味道苦澀。”
“人畜過量攝入麥角菌,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比如肌肉壞疽,抽搐驚厥,意識模糊,出現幻覺等等——這也正是普通人對‘聖火症’的印象。”
“維達博士,你剛才說禾本科植物容易被麥角菌寄生,而作為大眾主糧的小麥、黑麥和大麥,還有餵馬的燕麥,恰恰都屬於禾本科作物,豈不是都有感染麥角菌的風險?”羅蘭眉頭緊鎖。
喬安坦率地點了下頭。
“常見的穀物,幾乎都是麥角菌的宿主,以穀物作為主食的人類和以燕麥作為飼料的牲畜,都有可能因為攝入麥角菌而患上‘聖火症’。”
“照這麼說的話,任何以麵粉為主食的地區都應該爆發聖火症才對,可是從現實來看,聖火症的爆發頻率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高,也不是所有吃麵包的人群都會得病,而且流行一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這又是什麼緣故呢?”
皇帝陛下一臉認真的向喬安請教。
年輕的法師笑了笑。
“陛下,麥角這種真菌,只有在高溼度和高水分的環境下才容易滋生,現實中滿足這一水熱氣候條件的環境並不多。”
“昨天下午,我去大學圖書館查閱政府公開的年鑑資料,發現爆發聖火症的多數疫區,去年秋季的雨水都格外豐沛,溼度大,穀物就容易受潮滋生麥角菌,穀物收割以後,若不剔除麥角菌,直接送去磨坊加工,就會有一部分麥角混入穀粒被磨碎,最終混入麵粉,變得無法加以區分。”
“用這種被汙染的麵粉烘烤麵包或者餅乾,並不能保證去除毒素,誤食後仍有可能造成中毒。”
“遠東大部分地區氣候偏冷,穀物一年一熟,人們今年冬天和開春時吃的麵粉,其實是去年秋末最後一批入庫的存糧,所以去年秋糧中混入的麥角,直到今年春天才被烘烤成麵包,端上餐桌,使眾多食用者出現中毒症狀,從宏觀層面來看,就體現為短期內多地區集中爆發的‘聖火症’大流行。”
“但是還有很多穀物耕作區,去年秋天並沒有遭遇溼熱多雨的異常氣候,穀物感染麥角菌的比率達不到臨界點,所以也就不會形成聖火症的大爆發。”
“陛下可能也注意到了,聖火症的重災區大多在邊遠鄉村,往往交通不便,當地收穫的糧食主要是自產自銷,再加上面粉加工和倉儲條件不完善,麥角中毒的現象就特別普遍。”
“反之,在人口眾多、工業發達的城市,就很少出現聖火症的病例,這主要是因為城市周邊的土地價格更高,多是住宅、商用和工業用地,寸土寸金的地皮拿來種糧食就太不划算了。”
“城市居民既沒有條件也沒有意願自己開荒種糧食,日常三餐所需麵粉是從市場上購入的,很多市民家庭連麵包都懶得自己動手烤,直接去麵包鋪買現成的,而城市糧店和麵包鋪的麵粉,都是從其他產糧區採購的,甚至不乏跨越大洋從新大陸進口的大宗穀物期貨。”
“眾多的採購渠道,再加上糧商對穀物質量的嚴格把關,保證了受到麥角汙染的穀物,通常不會大量湧入城市,所以從統計上來講,市民階層麥角中毒的機率遠遠低於偏遠鄉村的居民。”
“回頭再說胡楊村的巫術案,既然‘祭神節’是當地侏儒族群多年來一直奉行的傳統節日,可見蒂圖巴等人知道服用麥角會產生幻覺,也知道嚴格控制服用量就不會對健康造成明顯傷害。”
“但是,侏儒們可未必知道混入穀物的麥角菌,哪怕被碾成粉末,經高溫烘烤製成餅乾,仍無法完全去除毒素,食用過量就有可能中毒,表現為所謂的‘聖火症’。”
“蒂圖巴把自己也吃的餅乾拿給來家裡做客的女孩們分享,結果導致女孩們食物中毒,只能說是無心之失,我看不出有故意害人的動機,或許這就是胡楊村‘巫術案’的真相。”
最後,喬安用鑷子夾起一塊小餅乾,對著燭臺看了看,深有感觸地說
“陛下,多虧您的聖明裁斷,使得蒂圖巴等人免遭冤屈,然而這還不夠,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宣傳麥角菌的毒害,引導民眾提高警惕,同時敦促穀物倉儲和麵粉加工行業改良工藝,仔細剔除混入穀物的麥角菌,如此方能從根本上預防聖火症的再度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