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你現在到底是是什麼意思?要滅了明齊,大涼來統一麼?”
謝景行目光有些奇異,他道:“我說是,你會幫著我不成?”
“我說過了,在這一點上,我與你是一樣的。”沈妙回答。
謝景行面上的玩笑之色漸漸收起。他不曉得沈妙心裡究竟在想什麼,似乎一點兒端倪也窺見不到。在兩國敵對這件事情上,謝景行從來沒想過沈妙會支援他。如今沈妙的無視狀態,已經令謝景行十分意外了。而現在沈妙的神情提醒著他,她說的是認真的。
她想滅了明齊?
為什麼?
沈妙絕不是一個貪慕名利的人,所以不會是為了附和他所說的話。而因為愛慕謝景行所以為了他連明齊都可以拋之腦後……謝景行覺得也不太像。似乎從認識沈妙開始的時候,沈妙就對傅家人極有敵意,這固然是因為傅家人也想要打壓沈家,可沈妙是個閨閣女子,又從哪裡知道的這些事情?有時候看著,她比沈信和沈丘看得還要清楚,一直是以一種守護的姿態站在沈家面前,就像是早就預料到會發生什麼似的。越是和沈妙走得越近,就越發現沈妙身上有許多神秘的地方。可是這些行為,就連灃仙當鋪也查不出原因。
著實令人懷疑。
他遲疑了一下,問:“你……不喜歡明齊?”
沈妙垂眸:“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古以來就是這個道理。不是我願不願意、喜不喜歡可以改變的。就算我不願意我不喜歡,這些事情還是會發生,這是註定的。”她抬起頭看著桌上微微晃動的燭火,道:“並且比起傅家人來,我寧願這江山在你們手中。”
謝景行一愣。
“兩國交戰,和百姓無關。明齊這些年本就氣數將盡了,賦稅沉重,天災不斷,百姓日子艱難。官場黑暗,官員腐朽。皇帝更是昏聵,對於有功世家,堤防算計,恨不得斬而殺之,吃相也太過難看。相比較而言,大涼百姓卻安居樂業,各行業欣欣向榮。”沈妙道:“我知道永樂帝是明君,當初攻打其他小國的時候,曾有其他小國的百姓自發開啟城門相迎,不正是這個道理?”
謝景行深深的看了一眼沈妙,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世人都說女子最是短視,目光短淺,只看得到面前而看不到大局,殊不知只是他們未曾遇到而已。謝景行曾見過目光最大氣見識最廣博的一個女人是他的皇嫂,永樂帝的妻子顯德皇后。可顯德皇后是出自史官世家,博聞強記,又是六宮之主,沈妙如今才十六歲,她去過最遠的地方不過是小春城,兩年前甚至被人稱為花痴草包。可是沈妙關於時局的這一番話,甚至永樂帝的大多幕僚都比不上。
不將自己看作是某一個國家的人,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上,非常平靜地順應著規律,就如同順應著四季的變化一般。
看得如此通透的人世上不多,可這人偏偏就坐在他的面前。謝景行突然就有幾分慶幸起來,這個女人是他發現的,這一番話,沈妙也願意對他說。
沈妙卻不知道謝景總心中是如何想的。她只是曾經聽聞傅修宜評價永樂帝,說永樂帝是個千古風流人物,一代明君。大涼最初的國土也並非今日這般遼闊,尤其是當初大涼的先皇死後,國內似乎很是動亂了一番,卻被別的國家趁機而入。後來如今的永樂帝登基,慢慢開始收回國土,不僅如此,還開始吞併周邊小國,永樂帝這個人極富魅力,順應民心,有的小國百姓甚至是盼著永樂帝來吞併他們,好改善如今的艱難生活。
而永樂帝做到了。
當時沈妙很是為此事驚奇,傅修宜也對永樂帝忌憚不已,後來傅明讀書,也讀到這一段,還興致勃勃地與沈妙討論,因此沈妙對此事的記憶極深。
謝景行頓了片刻,不悅道:“你記他的事情記得這麼清楚做什麼?”
沈妙:“……”
她道:“當然,我並沒有這麼偉大,也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若是傅家人當家,沈家遲早會被尋理由消滅。君主不仁,臣子自然也沒有必要守著道義過日子。不是麼?”
“那你怎麼就知道,永樂帝不會是第二個文惠帝,不會對沈家下手?”謝景行問。
“聽聞永樂帝身邊有個姓李的將軍,遭遇和沈家倒很是相似,可是李家卻被永樂帝禮遇有加。沈家兵力不如那位李將軍,應當不必操心的。”沈妙心中想著,至少前生到她死了之前,這位李將軍一家都活得很好。
謝景行一怔:“你怎麼知道有位李將軍?”
沈妙心裡一動,倒是忘了,她如今是沈家的嫡女,自然不可能認識大涼的李將軍。不過還是要遮掩幾句,她道:“這位李將軍很有名,明齊知道他不奇怪。”
“很有名?”謝景行皺眉:“有我有名?”
沈妙決心不與他說這些話,就道:“別說這些了,既然最後要對付明齊,自然就不能讓秦國和明齊結盟。倘若如此,大涼對付起來也有些麻煩。你留在我定京不走,不就是為了拆散他們的聯盟麼?”
謝景行微微一笑:“出嫁從夫,你替我想的很周到。”
沈妙忽略了他話裡不該聽的部分,道:“拆散他們的聯盟,有個不錯的法子。就看你能不能辦到了。”
謝景行挑唇一笑:“說來聽聽。”
“殺人,越貨,栽贓,誹謗。”她笑的溫和端莊:“死無對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