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這才點了點頭,而後揮手。
“讓他進來吧。便說朕今日心情不佳。”
大監恭敬無比的離去了。
很快南康長公主駙馬都尉桓溫面色有些疲憊的在老家了去似乎心裡頭很是擔憂。
與此同時,馬車裡頭阮遙集和謝令姜談論起南康長公主駙馬都尉桓溫的存在來。
在謝令姜的看法裡頭。
桓溫,是東晉士族政治裡的一個另類。
東晉是門閥共榮的產物,士族輪流坐莊,依次執政——但出現的,幾乎都是普遍意義上的“文臣”,很少有人像桓溫一樣,立有軍功,而且軍功之盛,少有人及。
桓溫的蓋世軍功,可以算是一場因緣際會。但這場軍功,卻又引發了東晉朝廷的重大變局,以至於影響了此後幾十年間的政治走向,並最終使東晉的政治生態滑落到無法挽救的深淵。
這一點很顯然不能為今上知道,可是今上也隱隱約約有所不滿了。
“南康長公主駙馬都尉桓溫又是如何起家的呢?”
謝令姜撐著下巴詢問阮遙集關於對南康長公主駙馬都尉桓溫的瞭解,瞧上去阮遙集似乎是再瞭解不過了。
“桓溫之父桓彝,於東晉初年的王敦之亂中立有大功,因此獲封萬寧縣男,遷宣城內史。但在幾年後的蘇峻之亂中,桓彝被亂軍所殺。
以當時的環境來看,這份家世並不厚重,遠遠不足以支援桓溫走到權力的巔峰。真正讓桓溫的未來出現轉折的第一個契機,是一樁婚姻:在庾翼的大力推薦下,晉明帝將女兒嫁給了桓溫。桓溫由此從一個普通計程車族子弟,一躍成為皇親國戚。
庾翼之所以推薦桓溫,是出於對桓溫的看重。當時,庾翼品評士人,多有不屑,只對桓溫和殷浩青眼相加,因而將桓溫推薦給了朝廷。
”
阮遙集說的頭頭是道,而且分明是很有道理。
看著謝令姜似乎真的是很感興趣,阮遙集又立刻緊跟的接解釋道。
“這份推薦,極大地拉近了庾氏與桓溫之間的關係。而這,又給桓溫的人生轉折帶來了第二次契機:晉康帝年間,庾翼欲圖北伐,卻並不被朝臣所支援,僅有桓溫等寥寥數人贊同其事。因此,庾翼在部署沿江州郡人事時,對桓溫加以大用,將桓溫任命為徐州刺史,負責東線戰事。”
謝令姜有些惻然,謝令姜知道結局。
此次北伐,最後無果而終。庾翼尚未出徵,康帝就病逝了,這意味著庾氏從此也就失去了對朝廷的控制。緊接著,庾翼、庾冰兄弟也相繼謝世,北伐之事再也無人提及。
但這,卻給了桓溫第三個機遇:庾翼在臨終前上表朝廷,希望能將荊州刺史的職位交由自己的兒子庾爰之接任。對此,朝廷並不願意,但一時又無法找到合適的理由和替代人選。
這個時候,桓溫自告奮勇站了出來,表示願意赴荊州任職,而且自信能夠妥善處理庾氏的殘餘勢力。
朝廷同意了桓溫的請求,而桓溫也成功的接收了荊州。
至此,被庾氏兄弟把持十幾年的荊州終於落到了桓溫手中,而桓溫的人生,也從此開始真正發生改變。
謝令姜忍不住悚然一驚,南康長公主駙馬都尉桓溫,或許才是晉室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