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子謝玄此時已然是大郎君了,一身騎裝穿著鎧甲,束起頭髮戴著頭盔在行軍的行伍之中,並不引人注目。
十七歲的謝玄上任後,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然後他鑑於當時晉軍缺乏戰鬥力的事實,招募勇士,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從北方逃來的農民,他們這些人背井離鄉、歷盡磨難,有北上抗敵、重返故鄉的強烈願望。經過一段時期的嚴格訓練,成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
而謝令姜呢?謝令姜背棄了謝長安的閨名,化名謝道韞,一時之間在北府兵裡也是數一數二的英勇善戰,頗有威名。
只是彷彿是天陰沉沉的,戰事的煩悶也從不肯停歇,謝氏一族的榮華與富貴都彷彿在經受漫長的考驗,他們都在為此而努力。
可是可以嗎?
他們在與天鬥爭,他們天真又可悲,他們絕望而末路窮途。
“晉祚存亡,在此一行。”
“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願小兒輩大破賊。”
謝安號令三軍,三軍衝鋒在前,竟然不畏懼前秦百萬大軍。
誓死廝殺,不屈不撓。
阮遙集也在三軍裡頭,只是他與她,咫尺天涯。
“世人都說你配不上我。”
女郎驕矜溫柔。
“那又如何?”
少年郎朗笑如清風。
也是因為這句話,謝令姜選擇的人是王知音。
這傳出去是了不得的佳話,可是說在心裡頭,卻是難免的悲傷。
當三叔鼓舞士氣。
“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
“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
“晉祚存亡,在此一行。”
“可將當軸,了其此處。”之類的話語聲在腦海裡迴旋的時候,當謝安帶著棺材出征的時候,當朝臣帝王的施壓的時候,當家兵浴血奔回家門報信後嚥氣的時候,謝令姜,著一身白袍,終究答應了聯姻。
那不過是設計好的一場大戲,真正可悲,可嘆,又無可奈何。
阮遙集死了,屍骨無存。
謝令姜再也等不回寵她愛她的那個郎君了。
謝氏一族兒女孝於父母,或友于兄弟,或慈於幹侄,皆各稟家風,出於天性。
謝氏的男兒除了征戰沙場,還各自都娶琅邪王氏女,太原王氏女,同郡袁氏、殷氏和高平郗氏女,穎川庾氏女。
還能怎樣救陳留阮氏,救謝氏一族?
謝家的女兒郎們,一一為父兄一族做出了最能做的貢獻。
十八歲的謝二孃謝道聆嫁範少連。十六歲的謝道輝嫁給了琅玡王導孫王珉和。十六歲的謝道璨嫁桓石民,十六歲的謝令和嫁給了太原王坦之子王國寶,年幼的十四歲的謝令餘都嫁郗恢。
謝令姜面色冷淡,卻認真鞠了一躬,拱手作禮。
“我歸來之日,便是出嫁之時,還望王門能鼎力相助,助此戰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