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枚江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
清晨,下著小雨。
早上七點半,吃過早餐,在母親一番叮囑之後,父親推出單車把昨夜母親為李俊東收拾的兩包行李紮在車後座。然後父親披著雨衣推著車,李俊東打著雨傘一半罩自己一半罩著行李。
火車站就在縣城邊上,離家比學校還近些,本來不想讓父親送他去車站,但拗不過他,李俊東只能順著他。
就這樣父子二人就在小雨中推著單車慢慢行走。
最近一個月來,李俊東每天都與父親一起搞養殖牛蛙的池田基建,早已習慣了他的沉默。
父親骨子裡是個要強的人,雖然話語不多,但在農村的泥土大眾中又算是比較有自己想法的。
不過今天似乎不一樣,父親一路上話有些多。不斷提醒他一個人在城裡讀書要注意這注意那。
終於到了火車站,進站前父親叮囑他到學校後記得打電話到三叔家報個平安。
李俊東說好,然後又反過來叮囑父親我們家也要儘快裝一部電話吧,這樣不但自己聯絡方便,以後牛蛙養殖專案起來了,其他人要來諮詢學習也方便。
父親說看看再說。
李俊東知道搞牛蛙養殖池田基建投了不少錢,他上學的學費還是三叔與大伯家臨時拼湊的,也就沒有再多說話。
火車票是前兩天就買好的,到了車站後直接進站,過檢後再回過頭來,看到還站在檢票口外面的父親,李俊東無意中眼淚就下來了。
他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不一樣的父親,但是一樣的愛。
99年那陣,高速公路還沒開修,火車還沒提速,從南山縣到省城枚陽市200多公里路程,綠皮車得四五個小時才能到。
過路小站只賣站票,但也有可能有座位,具體就看情況。
車子晚點十二分進站,為了爭取一個座位,排隊進站時李俊東擠得比較靠前,總算撈到了一個空位。
綠皮列車“況且況且”地發動了,隨著窗外雨霧中的景物不斷倒退,一直期望著離開南山的李俊東思緒開始漫天飛舞。
他覺得此時他就是一隻鷹正展翅飛向藍天。
又像一尾魚正遊向大海。
……
學生返校高峰季!
車上的學生不少,聽旁邊的人聊天,發現跟他坐一起的幾人中返校的大學生就有二個,都是大三的老油條。
沒事聽他們閒聊,內容大都與女生有關,一路上列車走走停停到也不寂寞。
到站了,跟同座幾位哥們揮手告別,出站後就看到了火車站廣場旁邊豎著不少大學院校新生接待的牌子。
前世的母校枚陽工商學院的接待點位置有點偏。
不過今世他要就讀的枚江大學的新生接待點位置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