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東買回了一本《新興養殖技術指南》,李爸看了一下價錢覺得好貴,埋怨了兩句,不過很快就裡面的牛蛙養殖專案吸引。
知道父親已真的動了心思,晚上電視上看到了關於牛蛙養殖的廣告時,李俊東就拿筆抄下了上面的聯絡電話。
99年他們家中還沒有裝電話,在李俊東的極力慫恿下,次日,父子二人一起來到了三叔家。
聽說他們想搞牛蛙養殖,想借他家的電話打到供種蛙的公司瞭解一下牛蛙養殖技術。
一心只想讓哥哥劉旺一家承包後山的果園,三嬸滿臉笑容,極力支援,說還是年輕人就是有眼光,二哥你聽李俊東的準沒錯。
又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切想不成都難。
李爸第一次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通了手中的電話號碼,因為普通話不太標準,對方接電話的市場推廣人員看到業務上門雖然很熱情但一時半會也跟他說不清楚。
然後李爸就把電話給了李俊東。
李俊東知道這個年代電視詐騙也開始流行了,所以也很小心。
先從對方的營業執照等資質審查開始,然後再問及具體產前投入、技術服務還有後續的供銷合同及保障等。
在那個年代,那些農業技術的推廣人員接受的崗前培訓不多,對於李俊東說的有些東西,對方一時也說不清楚,但感覺到這個電話來訪者應當是真的看好這個專案,就把他們的王經理叫來跟他通話。
那個王經理跟李俊東聊了十幾分鍾,然後要求他們上門去公司基地考察。李俊東就說到公司在枚陽,現場考察太遠了,問他在南山縣有沒有其他合作農戶。
王經理說南山縣目前還沒有,但隔壁縣的一個鎮上已有一家,李俊東就向他要那家與他們合作農戶的地址與聯絡方式。
掛完這個電話,李俊東略略思考一下,再度拔打王經理給的那個電話,對方問:“你是哪個?”
知道同行是冤家,直接說他們也想養殖牛蛙,對方可能不會那麼熱情給他介紹情況。
靈機一動,李俊東就用標準的普通話一本正經地說:“我是養殖公司王經理的秘書,總公司正在統計全省所有合作農戶的養殖情況,所以電話回訪一下大家,希望大家把各自的情況說一說,工作中有什麼困難也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解決一起把效益搞起來。”
聽到電話是公司打來的,再加李俊東的普通話那麼溜,那官話也說得一套一套的,那家農戶根本沒有懷疑。
然後李俊東有問必答。
那家農戶是去年開始的,第一年養殖規模很小扣掉池田基礎建設投入只賺了五千多塊,今年擴大了養殖規模一倍不止,再加上有經驗了估計一年下來能賺下二萬。
並且為了爭取公司更大的支援力度,他們詳細地把去年與今年的各種對比資料都報了出來。
基建花了多少錢!
現在的牛蛙生長情況及坐池數量!
還有目前遇到了哪些主要困難等,一樣也沒有隱瞞。
這個電話掛完,一旁的三叔無比驚訝,李俊東不但知道冒充公司的工作人員回訪,還且知道很多他聽得沒聽說過的名詞。
更讓他驚訝的是,他問對方的問題並不多,但每一個問題都能切在要點上,並且無論是剛才那個王經理還是後面這個合作農戶,整個電話的過程完程是他在引導,好幾次那個農戶說著說著偏了主題,都能及時被他引導回來。
因為是自己的兒子,李爸到沒有旁邊的弟弟想得那麼多,他只關心電話的內容,透過這兩個電話,他對牛蛙養殖專案要怎麼搞起來基本上明白了一個大概。
並且因為兒子是冒充了養殖公司人員做調查,所以他確信這個電話中得到的資訊是可靠的。
就離他們四十公里的隔壁縣,人家去年就開始搞上了,並且第一年只用了五分地的池田就賺了五千塊,今年開了一畝多池田還說要賺二萬。
這在99年的農村來說都是大錢,李爸有些激動了。
劉旺帶著二兒子劉雄飛來妹夫家串門兒,看到李俊東與他爸都在,一張老臉一下就拉了下來,三嬸就大聲說二哥現在想搞牛蛙養殖專案,然後劉旺就高興了,沒臉沒皮地湊過來說牛蛙養殖好專案,電視上都打廣告肯定比承包果園強。
聽他那口氣,這時的他根本還沒有關注到牛蛙養殖這個專案,他滿腦子都在想承包後山的果園,當然更不知道李俊東其實是在模仿前世他們家專案,截胡他們的成功經驗。
說起來,這劉雄飛還是李俊東小學同學,臨走時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在說:“兄弟,以後那片果園就得辛苦了你們哥幾個了!”
只是不知道改他們家承包了果園之後,這劉雄飛哥幾個還能不能娶上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