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鄲道不欲在泰山突破修為,以免驚動泰山府君,況且還要前往京城,參加九月金秋第三場佛道辯論,自己出發去東海之時已經七月了。
只是李鄲道不知道,在自己在泰山之時,一位書生也登臨了泰山。
而這個書生,姓崔,早年已經得了城隍之位,白日做縣令,晚上做城隍。
後得了酆都大帝青睞,已經當了地曹,和李鄲道這個天曹相對應。
此時登泰山,正是欲登高望炁。
觀一觀大唐正統氣數。
畢竟泰山乃人王正統氣數凝聚,可望東南西北四處。
如同一個巨大的法壇,可保人不受望炁反噬,觀一國之運。
崔鈺直看去,先是望天,發現有陰鬱之炁凝結。
不見天象。
又觀地,只見有黑白紅三炁繚亂。
黑炁乃兵煞之炁,其繚亂說明戰爭未止。
白炁乃金戈之炁,同樣代表如此。
紅光,一可為血光,二可為火光。
都不是好兆頭。
再一觀南方,此時反而平靜許多,隱隱有青氣升騰,雖然有些黑炁,但很快便會被壓下去。
“此乃木德之炁,說明南方如今欣欣向榮,並無多少戰亂。”
再一觀北方,著重看李唐龍炁。
只見一條金龍,伏下一青蛟,一黑蛟。
青蛟得金龍舔舐,尚未離巢,而黑蛟卻已經羽翼豐滿,甚至左右有一雙翅膀。
龍本就能騰飛,更何況還有一雙翅膀,乃是“應龍”之相。
崔鈺還欲細看,便見有無窮血光侵染元神,當下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而元神迷迷糊糊,被一位神將引走,來到了一處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
當元神清明過後,就見一百丈高的巨大神祇正在看著自己。
崔鈺一驚:“我剛剛不是在望炁嗎?”
“地曹莫慌。”只聽見上面宛若金玉敲擊,雷霆落地,山石滾落之聲響起:“吾乃天符都府之君,泰山元帥是也,因見天曹登高望遠,受昊天元炁反噬而出手相救。”
“多謝府君!”崔鈺連忙作揖。
只見泰山府君嘴角一笑:“我與地曹一見如故,因此有寶物,道法贈予地曹。”
崔鈺一憎:“無功不受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