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炁顯化的大帝,面無表情,體型宏大,那水炁無窮變化,有云雨霧霜雪冰諸相。
似乎沒有意識,也沒有情感,更不通人性。
有的只有高高在上的神性,以天地自然為運轉的大公無私的精神。
大聖國師王菩薩最是看不慣這樣的表情,如同一顆流星一般衝撞向大禹。
而其身後有許多已經改換了根基的龍蛇,想要逃走,然而卻已經被咒力死死纏住,那功德化龍池並不是免費的好東西。
然而水無常形,無常勢,大聖國師王菩薩一下子衝破了水相,只是片刻之後又恢復原本模樣。
大聖國師王像是一隻憤怒的獅子,一遍又一遍衝擊著水官大帝的法身,而大帝一動不動。
受此符命而來的諸多龍蛇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等著一次又一次無果之後,大聖國師王菩薩才漸漸冷靜下來。
看著那張被水流,被雲氣覆蓋的面孔,大聖國師王菩薩不再瘋狂。
而那張面孔則開始說話了:“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說完就閉著嘴巴了。
李鄲道揣摩:這是竹書紀年所記載,同時韓非子也認同這樣的觀點,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 人臣弒其君者也。
但大禹不說自己的事情, 卻說舜囚堯的事情,不讓堯的兒子丹朱與其父相見的故事,這裡面就耐人尋味了。
只不過大聖國師王菩薩並不能領悟其中的意思。
他放不下心中的仇恨,也逃離不了大禹給他留下的陰影。
便是他父親伯益也就按衡山山神司天王也已經對當年之事釋懷, 但伯益依然耿耿於懷。
卻見大禹反手將大聖國師王菩薩菩薩打落, 鎮壓在這條大河之下,同時對著李鄲道微微點頭。
李鄲道本想著結果了這和尚性命, 但大禹對他的態度十分微妙, 加上剛剛李鄲道聽見其所言上古之事,心中有了一定的猜測, 便也打消了幾分殺意。
卻見大禹將那道“下元三品辰宮水官總攝真符”喚來, 將其打入那九江水脈圖之中,當下此圖便生出許多籙紋來。
李鄲道也感受到了其中一股“解厄”之力,當下對著這位念起來“水官寶誥”
只不過這位依然散作晨浩之精,流雲曦霧了。
而李鄲道所見大道, 已經十分寬敞了。
諸多龍蛇, 乃至於崑崙山丘下的龍鰲都對著自己低眉垂首。
這是化龍之道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 王權天授, 天命正統。
而李鄲道所行走的這條大路, 便是火焰山絕龍嶺也為其熄滅大火, 受太陰之炁滋潤, 得解火毒, 生出了草木來。
李鄲道感慨一聲:“這和尚倒也不冤。”
隨後便將九頭怪的肉身收起, 又得見了一隻缽, 缽中一團汙血。
李鄲道心中一念:“枉死城地府,已經有了投胎井, 司人之投胎。”
“又有蝗蟲神建了一座蟲巢,司昆蟲之類投胎。”
“就九頭怪既像是鳥, 又像是龍蛇,或許可以煉製成鱗甲類和禽鳥類投胎的寶物。”
至於這團汙血,佛門上三道之中,有一個阿修羅道, 這東西倒是與自己的辟支佛門有緣,當可尋個機會度化,入青龍寺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