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守誠和李鄲道兩個人早有謀劃。
當下就借了原本皇帝文武百官,祭祀天地,太廟的,太常寺祭壇。
反正李鄲道有個太常博士的官職。
太常寺卿正三品,少卿兩個正四品,太常寺丞兩個,從五品,然後才是主簿,博士,從七品的官職。
但是太常寺卿和少卿都還懸著,沒人擔任,都是禮部的大佬,或者國子監的祭酒擔任……
因此大佬不在,李鄲道可以借用,只要不怕被人參一本就是。
李鄲道和袁守誠兩個開啟了多年不開的“明堂”
頓時驚動了小太監。
拿了錢給小太監,小太監立馬就跟李鄲道等人一夥了,還問,要不要佈置好法器。
李鄲道跟著他去庫房一看,全是一些是前朝佛門的法器,也有一些是李淵祭祀天地用的道門法器。
便清理了一些出來用。
這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是一個三層法壇。
第一層法四時,為等邊八方形象徵一年四時八節,即春、夏、秋、冬四時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節,各隨方色。
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為十二等邊形一年十二月,以及十二天干。
上層為二十四邊形法一年二十四節氣,卻是為圓形的。
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藉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永珍神宮。
永珍宗師就是天帝了,永珍神宮就是祭祀天帝的地方了。
大概的形象,有些相似明清時候的天壇建築。
這法壇的規格,算是最高了的,再高,還能高到哪裡去。
李鄲道簡單鋪設壇布,法器,袁守誠寫好青辭,求雨的貼子。
等著差不多了,李鄲道便以自身“太玄有常司命天君”的業位作為引子,溝通昊天元炁海。
而昊天元炁海一直是“天帝”的象徵。如今人格化的天帝不在,但是神格化的天帝,依然是大道的化身,宇宙的意志。
李鄲道直接做法祭祀,運五雷做號令。
雷霆者,天之號令也。得其法者,可以“驅雷役電,禱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蕩癧,鍊度幽魂。
李鄲道燒了文書,扔了令牌,揮了令旗。
只見一道文書,先入了天帝案桌上,天帝不在,但是天庭意志繼續機械執行,將文書蓋了個章,隨後發往了九天應元雷霆普化天尊處。
經過玉樞院擬旨,五雷院透過稽核,便直接將旨意下發到了雨部。
雨部根據旨意,找到了負責這一塊的司雨大龍神,便是涇河龍君,當下派遣神將去宣讀旨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