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鄲道笑了。
“真人何苦為難晚輩?”
“何來水至於清則無魚的說法,老君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你這個水跟老君的水可不是同一個意思。”泰山的一位高功法師開口道。
“老君說不爭,你這個可是爭的。”
不爭之爭,果然是永恆的討論話題。
李鄲道只好辯駁道:“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高功這句話可不能斷章取義了,老君爺可沒說不爭。”
李鄲道開口:“民如水,善惡兩分,因人引導而之,若是蛟龍引之,便是行洪。”
“可也有行雲布雨,潤澤蒼生。”
“龍性無常,所謂聖王,到底稀少,不若因勢利而引導,循師法天地自然之道。”
“如何師法天地自然?”
“便是要格物致知了。”
“那不是儒家理念嗎?”
“師法自然,不格物致知怎麼行?這怎麼成了儒家理念了?”
李鄲道開口道:“此前沒有房子,有巢氏見鳥類築巢而構建房屋。”
“這難道不屬於格物致知嗎?”
“大天而思之。”一個廬山的高功法師道:“你這是荀子的思想。”
“道法天,天法地,地法人,人法自然,這一直是道家思想啊!”
李鄲道開口:“與其玄之又玄,憑空悟道,不如去實踐。”
“那道經上說,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這便是被儒家篡改之處了。”李鄲道看向樓觀道高功問道:“道經原本是何言。”
“是道大,天大,地大,聖人亦大。”
“聖人雖然也代指帝王,卻是聖王,而王是上面意思?”
“結合前文,道法天地人,這聖人對應的就是法自然之人,而王,諸位覺得對應嗎?”
一時沉默。
如今皇權大於宗教之權,因此李鄲道所暗指,還是令諸多道人不舒服。
否定人間的帝王,其實等同於否定天上的帝王,這讓他們的仙階,神仙圖譜,如何劃分?
不過李鄲道並沒有考慮那麼遠的事情:“道德教化,以玄法求道真,才是我所追求的,扶龍庭則不是我教宗旨。”
“也就是,不走上層權貴路線了。”樓觀道心中一念:“倒是和我道不同。”
便不再辯論。
而後李鄲道又以觀天之道,講了天象的應用,六炁對人的影響。
觀地之道,講了農耕,桑蠶,山林福地洞天的勘探,風水。
觀人之道,講了人之本性,元神,靈明,身體構造。
一一把二十四經團的高功法師辯論到服氣為止。
於是越辯越明,本來元神越辯越清明。
等到最後,李鄲道直接進入了一種清明的狀態,元神雖然沒由於天魂未歸位,不能純陽,卻也煉去了陰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