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從是樓觀來的,據說是尹喜文始真人後裔。
本身道行也不低,熟讀道家經典,善知數術陰陽。
李鄲道原本也是樓觀有淵源的,此前還想抱岐暉子的大腿,如今反而不必,因此也沒有想和尹從結識一番的想法。
但是尹從還是看到李鄲道了,但是李鄲道已經打算離開了。
此時王延剛剛羽化,肉身遺蛻,不可草草了事,諸多弟子也在忙裡忙外,並不大和尹從相親。
這陌生的,從樓觀來的方丈,如何能比的和他們朝夕相處,庇護諸道人在隋末亂世而不損的王延相比?
王延生前被隋文帝封為了金紫光祿大夫,不過這些都是虛名。
散功之後,便是一個枯槁憔悴的瘦小老頭的模樣,一點道像也無了。
王延是從華山下來的修士,此時也會被運到華山下葬,因此還要做一些防腐的工作。
李鄲道出了玄都觀裡間,外面依然香客眾多。
東平王妃感嘆:“王延這樣的神仙,都躲不過生死,何況是我們這樣的凡人。”
李鄲道想起尚藥局的長生丹丸來,說道:“欲求仙真,先修道德,修行不一定非要到道觀之中,紅塵中修行。”
“紅塵自有紅塵事。”東平王妃上了轎子。
李鄲道目送她離去。
也欲離去,然而大興善寺門口,一和尚叫住了李鄲道:“小道士,王延昇天了麼?”
李鄲道沒有理會,那和尚喃喃:“看來是沒了。”隨後一陣憂愁。
李鄲道回到了家中,便跟著李寶京,李福德說了此事。
“作詩不難。”李福德道:“只是認宗親這麼容易的嗎?”
李寶京道:“這些不用你來管,這涇陽縣祖宅,我活著的時候,一定要叫他修起來。”
李鄲道對李福德一一說明:“東平王妃的兒子追隨秦王征伐,咱們拉的其實是這條線,叔叔你也不必擔心,但是還請不要忘了,為民謀福的初心,不要踩著人民的肩膀,再騎著人民頭上。”
李福德肅然:“你把我當什麼了?”
“叔叔你是能成為聖賢的,但是孟子說,非賢者有此四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李福德想起在考場上向他述說怨曲的冤魂起來,又想到那隻寫了個題目,還沒有動筆的《沉冤錄》。
當下揮筆潑墨,寫下幾個大字: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李鄲道見效果已經達到,便無多言。
而第二日,李福德便與諸學子同遊,賞諸景而得詩數首,文采斐然,詩稿落筆,竟然能重數斤。
其中一首:登古城牆
斜倚欄杆空憑弔,不見悠悠萬古愁
凡鯉三千六百尾,江河萬里化騰龍
更是力壓諸學子,為詩中魁首,被諸多學子推崇,爭相抄閱。
而後,受東平王妃之邀,作賓客宴飲,當場作序,如古之蘭亭序同,竟然流傳一時,風靡京城。
名望一起,如干柴烈火相遇,便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太學儒生,紛紛上門而來,京城權貴,以士大夫之禮而相請。
而這次出名,也註定比上一次以步虛詞聞名於京城要流傳的更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