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萬曆新明>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使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使節 (1 / 2)

隨後幾天,朝廷樞密院令一份接著一份來到仰光,將整個攻略安南計劃勾勒的事無鉅細。

正如羅萬化所料,朝廷將分兩路進兵。一路新軍一萬,由龔顯率領,從蠻莫出發,半渡半行,翻越長山後,進入莫朝宣州府。

龔顯到達宣州後,將再次上船直放升龍,與莫氏之兵匯合,統一指揮後向南攻清化。與之同時,由廣州出發的兩艘炮艦護航十艘兵艦,也將直取清化。

朝廷已經下旨莫朝,要求莫敦讓匯聚敢戰之兵,委國聽命,與朝廷一起討伐鄭松,追究其弒殺黎朝英宗之罪;並問黎氏擅自稱帝,違制科舉,亂朝廷法度等罪。

越南都統使莫敦讓老兄接到朱翊鈞的副本諭旨,險些樂的抽過去。因為鄭松去年北征甚急,一戰而克山南,把北朝嚇得一夕三驚,遣使赴朝廷重申順承之意:

“臣竊念本國土地、人民皆天朝所有,自陳氏既絕,黎氏承之,而僭稱皇帝,不請命而僭號改元,制大誥而自比禹湯文武等......臣等獻關內附,蒙世宗嘉納。今黎鄭興師攻我,非伐臣也,乃攻朝廷之土也......”

然而萬曆十一年的時候皇帝的整個精力都放在蒙古、西海,對於安南這個煮熟的鴨子並未納入攻略重點,因此對莫氏求救置之不理。莫敦讓被鄭松圍了升龍,險些昇天。

可嘆莫敬典當政期間,北朝兵強馬壯,與南朝相爭處於主動進攻的一方,黎朝鄭氏處於守勢。隆慶四年,第一代鄭氏家主鄭檢病亡,其子鄭松、鄭檜內訌,莫敬典趁機南攻,鄭檜不敵之後領兵投降,導致黎英宗逃離清化,跑到了東山。後來他冊封鄭松為左丞相,排程眾將,以抗莫兵。

鄭松堅壁清野,莫敬典久攻不下,糧盡撤軍,黎朝收復清化。鄭松因功封太尉、長國公,權柄日重。黎英宗忌憚鄭松,與大臣密謀剷除之。謀洩,鄭松弒殺黎英宗,迎立英宗第五子黎維潭,年號光興,為黎朝第十六位皇帝。此時的黎朝,就剩了點皮還掛在鄭氏政權的臉上。

鄭松統一南方之後,日夜圖謀北伐,雙方攻伐無已。莫敬典死後,鄭松連戰連捷。萬曆十一年,一戰而克南山,莫朝震恐。

如今皇帝詔書抵達,聲稱打擊鄭氏,撥亂反正;同時問罪黎朝,近乎全數推翻了明宣宗以後的安南政策。莫敦讓已經被鄭松打的即將守不住升龍,見到旨意如同死裡逃生一般。

然而,隱藏在這道詔書其後的道理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以扶植綱常論,篡位黎朝,擒殺黎昭帝,弒殺黎恭帝與皇太后的莫朝才是打擊物件。

其實,安南北朝莫敬典篡位黎朝後,因為做出獻土表態,明世宗以“莫氏篡奪之事難明”為由,裝聾作啞,對安南使臣求告朝廷為之做主的要求視而不見,准許莫敬典三年一貢——當時軍力孱弱,打的還是坐山觀虎鬥的主意。

如今大明已非世宗時的大明,因需要大塊殖民地舒緩帝國南方人口壓力,不再堅持“兩個安南”的模糊政策,親自下場了。

莫敦讓看到正式詔書副本,鄭鬆透過情報得到抄本之後,兩人都明白了明朝廷的意圖:重新將安南納入版圖並郡縣之。對於莫朝來說,莫敬典於嘉靖時為了獲得朝廷的支援,已經內附獻土,並將升龍改稱“東關”。

萬曆十一年,莫敦讓再次上表,對朱翊鈞重申安南乃朝廷之土的保證——這也正是他在即將窮途末路時,能夠獲得大明支援的理由。

已經做好進北部山區打游擊的莫敦讓狂喜暫且提,黎朝太尉長國公看到朝廷給予北朝諭旨內容之後,夜不能寐,不到半月,頭髮白了一半。

安南南北之爭加上黎朝內部的“阮鄭”之爭,早已經把國家的戰爭潛力抽乾。此時南北雙方,鄭氏武功最盛,兵馬也不過五萬之眾。

以五萬疲憊之兵,抵擋一戰擊滅莽應龍的大明新軍,鄭松用腳指頭想也打不過。隨著大明皇帝詔旨在安南的廣泛傳播,清化城已經陷入恐慌。光興帝反覆召見鄭松,問他能否保住清化——如果保不住,咱們是投降還是往南跑。

鄭松回奏道:“皇上不必緊張。如今大明滅緬已經五年,兵鋒所向,寮國、暹羅、占城等無不自危,臣將派遣使臣,點明唇亡齒寒之意,或可阻撓北兵。”

“其次,臣聽聞葡萄牙夷已被西班牙夷兼併,而大明與西班牙夷交惡,吾已遣使,赴滿剌加求見其總督,或可能借來助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