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的道:“皇帝小小年紀,心卻狠也!”
沒想到旁邊一聲斷喝:“狗囊的住嘴!要我說,這北京城裡該殺殺、管管了——你老姨家二扁頭流遼東了罷,回不來才好哩!”
“你不就是被二扁頭打了兩個嘴巴子嗎?留點口德罷!”
“再說,再說,就去衙門告你和二扁頭一夥兒的!”
話不投機,不免打在一處,夏天陽光下塵土飛揚,雙方都滿頭大汗,邊上圍了一圈兒叫好的。
.....
京師嚴打的訊息傳至天下,有些地方官就有樣學樣。
每日都有分佈在兩京各省的錦衣衛情報報至京師,匯總在錦衣衛總部的情報研究室,專由情報熟手做成內政專報送到朱翊鈞處。
朱翊鈞覽奏時,將施行嚴打的地方官姓名都細細記了,待以後提拔使用;把沒跟著自己政策走的名字也細細記了,預備有機會就廢黜幾個。
此日覽奏,錦衣衛報總督王崇古在宣大、山西大張旗鼓的開展“治平安,抓私易”活動,聲效斐然。朱翊鈞對王崇古有點印象,但不太瞭解其人,起先見他在奏疏裡要經文、僧人,知道他至少在民族政策上是個明白人。
......
而此時,這個明白人正在和稱病回家的外甥進行密室之談。
時人尤其是高官顯爵者在家裡所設的秘密會談所在,或者是四面寥廓無法有人潛藏的場所——如張居正的書房。也有的在花園假山之間設計密道,以心腹僕人把守,談話人在不透音的密室中談話——如王崇古總督府的花園密室,此密室也可做他用,卻不宜細講。
雖是密室,但其間裝飾奢華,令人瞠乎其後。此番密談二人一個是宣大總督王崇古,一個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張四維。
張四維父親是鹽商、外公經營漆器兼做軍糧運輸,都是家資鉅萬的大商賈。其姑父、姨夫、二弟的岳父、五弟的兩任岳父,都是山西著名的鉅富。
而其舅舅王崇古是宣大總督、其同鄉兼兒女親家是吏部尚書楊博。由此,圍繞著張四維,形成了後世鼎鼎大名的官商集團。
張四維和高拱關係不錯,也透過身後龐大的財力獲得了高拱的首肯,提拔他不遺餘力。去年高拱被張居正和馮保聯手驅逐回了老家,張四維焉能立於危牆之下?立即報了病假,回老家蒲州讀書去了。
此時的密室之中,發生的甥舅二人的對話,卻是駭人聽聞的。因為說話的人,秉承了他們血脈中優良的商人基因,看問題是極其現實的。
張四維先問自家舅舅,問:“依舅舅看,這大明國祚還能有多少年?”
王崇古道:“依我之見,若無商鞅、管仲那樣的人物,殆五十年而已!若有非常之變,不過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