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萬曆新明> 第九章 掌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掌衛 (1 / 2)

朱翊鈞見朱希孝身著蟒袍、其餘都著暗紅飛魚服,因天氣冷冽,全體披著毛皮大氅。待都坐了,乃問道:“適才報名朕未聽清,你每可自我介紹一下。”見朱希孝又要跪下,說道:“坐著說。”

朱希孝躬身道:“臣朱希孝,左都督兼錦衣衛都指揮使。”

身後一滿臉精幹之色的中年武官躬身道:“臣李三泰,錦衣衛指揮使同知,管北鎮撫司事。”後面幾人也陸續報名,分別為同知陸贊元管南鎮撫司事、僉事楊濤、南鎮撫司使吳發奎、北鎮撫司使王通。錦衣衛高官中還有一個僉事肖東因外出公幹,未在京,此次沒有陛見。

聽得北鎮撫司使報名,朱翊鈞格外注目些,見王通年歲不大,三十許人,長得頗為文秀,不像掌管詔獄的武人,倒像是文臣一般。

朱希孝年齡五十許,模樣和成國公朱希忠很是相像。朱翊鈞溫言拉家常道:“你與乃兄成國公長得像。”

朱希孝很不習慣皇帝這種談話方式,他也不是有急智的人,乃回道:“臣兄弟等得蒙天恩,都肖父。”

朱翊鈞滿腦袋黑線,噗嗤一聲樂道:“你們兄弟和老國公長得像,和天恩有甚關係?你不要緊張,我們君臣幾個閒話,不必拘禮。”朱希孝這才自在些,又聽皇帝吩咐內監道:“這些幹臣乃朕之耳目也,沒了他們,朕就要做瞎子、當聾子,你等拿茶來,小心伺候著。”又道:“這殿中地龍燒的熱,服侍他們將大毛衣服取下。”

朱希孝聽了,眼圈一下子紅了。因皇帝讓坐著,不敢跪。躬身哽咽道:“萬歲不以臣等駑鈍,臣……”說不出話來。朱翊鈞暗暗納罕,心說一碗茶就感動到如此,這人心未免太好拉攏了。殊不知皇帝這個職業有其特殊性,除了開國皇帝打小兒經歷過人情冷暖,能照顧到他人感受。其餘歷代皇帝都是別人圍著他長大的,哪有為別人考慮的時候?除了尊顯孝道,做做表面文章外,對臣子沒有一個能噓寒問暖的,有那麼一個半個,基本上諡號中都會有個“仁”字了。明代歷任皇帝更是如此,為了維護所謂帝王尊嚴,這臣子能立起身回個話都是加恩,從朱元璋到隆慶帝只有一個例外(例外者武宗),哪有他這般先給茶喝的?除非是臣子長篇大論奏事,嗓子乾啞,皇帝才發善心給茶——那還要看心情。李太后在屏風後聽皇帝這對答幾句,暗暗點頭,心知這是皇帝在收攏人心。

眾人將大氅取下後,朱翊鈞又與朱希孝閒話幾句,就入題問道:“現在錦衣衛有多少人?掌何職事?”

因皇帝宣鎮撫使以上覲見,朱希孝情知免不了這一問。這一路早就細問端詳,有所準備,乃回道:“稟皇爺,現在共有十七個所,轄二萬六千人。現在共設經歷司、南北鎮撫司,主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等事。”

朱翊鈞吃了一驚道:“這許多人?”

朱希孝低頭回道:“稟皇爺,錦衣親軍之設,乃成祖恢復太祖‘拱衛司’所立,乃陛下親軍中一衛也。聖駕出警入蹕,駕前扈從者四千人,錦衣衛居其半,這是一塊;設南北鎮撫司各一,北鎮撫司設‘詔獄’,並有偵察、逮捕、審問之權,為人主直接掌控司法,兩京十三省都有千戶所,這是大頭,約一萬八千人;南鎮撫司掌本衛刑法事,兼理軍匠,人卻不多,近兩千人。另有經歷司文書、經歷、儀仗等雜七雜八的人等,才這許多。”心中卻道:“這人也不多啊?”

朱翊鈞聽了,心中暗暗盤算。想了一會兒,問道:“駕前扈從者歸誰統領?”說完,目視在座諸人。

朱希孝躬身道:“此事由臣親領。”

朱翊鈞聞言點頭,不置可否。又問:“北鎮撫司掌刺聽情報之事,除明面上這些緹騎、坐探外,可有暗探?”

朱希孝聽了,他是個忠厚人,不願將陛見的風頭都由自己搶光了,就不言聲,以目視王通。

王通見朱希孝目視自己,忙躬身道:“稟皇爺,暗探、刺奸之設,卻無定規。一般都是利用混混社鼠之流,在文臣、武官家周邊打探些情報,此類情報,雜亂無章,不成系統,需另有刺聽熟手分析。實的情報,還是要潛伏的坐探探得。”

朱翊鈞聽了,對此時的錦衣衛水平有了一個大概的估計。他讀過明代歷史著作,知道錦衣衛偵緝職責,經過了幾存幾廢,這業務水平是直線下降的。到了明代中後期,各地千戶利用手中職權,和黑社會沆瀣一氣,成了皇帝私人及其所派中官的打手,刺聽情報的職能喪失殆盡。這王通雖然年輕,但能幹上五品鎮撫,估計也早被那些利益鏈條纏住了手腳——到底能不能用呢?

轉念一想,卻是不用也要用。自己雖為皇帝,但被年齡所限,現只有一點點的參政權,如何能臧否人物,點選官吏?只看著王通等人有無天賦,能否將自己的意志貫徹好罷了。

沉吟了一下,朱翊鈞道:“近幾日,朕觀覽錦衣衛所奏,卻多是些官樣文章——”朱希孝聽了要跪下請罪,朱翊鈞止住了。

頓一頓,朱翊鈞又道:“朕想著,日後這錦衣衛的情報職責,卻要大大加強。這情報分這幾類做來:一是各地民情,錦衣衛要在各地專門收集當地物價、雨水、災異、農作物種子、產量、人口滋生等情——”未說完,吩咐中官道:“拿紙筆來,讓他們幾個記著。”

見幾人都拿上紙筆,朱翊鈞接著說道:“這民生情報,不可輕省,不得到地方官那裡去抄錄,還是要實地去看,去查,如此朕才知各地真實民情,爾等可知?”朱希孝奏道:“臣等不敢圖輕省,必單獨詳細查明瞭奏聞。”

“二是軍情,如今外邦不靖,內有異族,一旦有變,卻容易措手不及。你等讀兵法,豈不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也重用間——這間有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之說,你等要分門別類,選些妥當人,佈置在容易生變的地方,如瓦剌、遼東、西南等等諸處,潛伏好了,定期不定期的傳遞情報。”

“三是政情,文武百官誰與誰勾連,誰與誰姻親、同座師、同年、同鄉,誰與誰走動的多,誰與誰流連勾欄瓦舍的多——這些卻要建立專門檔案,將京官中七品以上的勳貴,文臣,武將,包括東廠各檔頭”——朱希孝等聞言大喜,卻聽皇帝繼續說道:“地方文武官有實缺的也都一道描述清楚,此事可請旨到吏部抄錄部分,重點是吏部檔案中沒有的。”朱希孝聽了暗暗心驚,面上統統應下。

“四是輿情,這民間輿論,有無利用愚民傳邪教的、有無童謠、讖語等要重點關注,另外、官員之民聲、其是否貪瀆,朝廷施政之民間反映——不光要找讀書人,更重要的是要到田間地頭,找工匠、農夫、商販等人瞭解清楚。錦衣衛裡也多要些讀書人,將各家學說流派,源流影響都要查清。有了讀書人,情報分析也可搞起來,朕下面就要講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