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
次日,兩人在路邊買了幾個包子,便邊吃邊過去上課。
路上蘇辰買了一份光明日報。
這是他自打入京以來就形成的習慣,畢竟現在資訊沒那麼發達,基本都是靠報紙這種東西才能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多讀書多看報,總沒錯的。
上面一條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賽結束’。
男女乒乓球隊雙獲團體冠軍。
看到這條訊息時,他又忍不住想到,要是當時自己弄回來一批文化衫,估計真的大賣。
因為現在街道上很多人都在看著這份報紙,甚至還有人大聲念出來。
所有的人都有種榮譽感。
不過現在蘇辰錯過了,只能等幾個月後,想辦法南下,弄一批文化衫來,光是想想,他感覺自己口袋又要進賬了。
另外還有一條‘十四市化工產品聯合銷售網初獲成效’的報道,不過這個和他沒有關係。
想要賺錢也已經錯過機會。
把報紙捲起來夾在腰下,與薛瑜前後腳走進校園裡來。
校園裡,已經開始隱隱有文化熱的萌芽。
有人體內的某種情結被重新啟用,當然,現在這股熱還只是醞釀在校園裡的小團體之間,還沒真正走出去。
但也正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熱,讓那些草莽氣質的青年,過剩的精力無處宣洩,就讀小說,寫評論,針砭時弊。
荷塘月色、水木清華,經常能看到自詡是文藝愛好者的同學們。
一群人相聚一塊,或探討舊時的文人詩詞,或談論當今的時事新聞,倘若講到興奮之處,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辯,直到最後不歡而散。
若是真正形成,你嘴上要是不扯兩句海子的詩,馬原的小說,人都不搭理你,認為你這人沒藝術,和你走一塊兒,跌份兒。
事實上,蘇辰的重心已經不在學習上,但成績也一樣沒落下。
依舊是前十名以內。
這讓薛瑜好奇不已,因為她知道蘇辰每天都很忙,壓根就沒時間看書,怎麼成績就能一直這麼穩固?
不過她的精力自然不能全部都放在蘇辰的身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上了幾天課後,便趁著禮拜天去百花深處的衚衕。
好多人都在這個地方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