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逛的地方也就只有供銷社,一個基本能滿足一切生活需求的神奇的地方。
人還沒走到跟前,就能聞到永遠彌散著醬油醋煤油草繩等等,各種各樣的物品混雜在一起所散發出來的陰溼的味道。
薛瑜和薛芳兩姐妹挑了幾款顏色的布料,還有針頭線腦,各種過年準備的瓜果。
就算一些並不富裕的家庭,也會在要年底的時候,勒緊腰帶,扯幾尺布,買一點稍微像樣的年貨。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年代的人,都盼著要過年,因為能穿新衣,吃糖吃肉。
但也有個別比較困難的,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尤其是家裡兄弟姐妹比較多的那種。
薛瑜家裡就她和薛芳兩姐妹,本來還想要個男孩,老媽落下病根,再也懷不了。
獨生女家庭和只有兩個女孩的家庭,多少都會受到閒言蜚語。
好在薛瑜依託她二舅的關係在京城上班,薛芳也考上了天大,這才讓老兩口揚眉吐氣。
買了該買的東西后,薛瑜就道:“我們回去吧。”
“你們要走路回去?”蘇辰有些好奇。
“噗嗤!”薛芳一樂:“當然不是了,這可得十幾裡地,要是走回去,那不得天黑才到家?”
同時她也好奇姐姐的這個同事來家裡是啥意思。
“我們坐驢車來的。”薛瑜解釋道:“莊子上的人一般都要出來準備年貨,沒有車,所以只能坐驢車過來。”
原來如此。
反正現在只要是輪子的都能往路上跑。
她眼睛瞥了蘇辰提著的那些禮品:“來就來唄,還買這麼多的東西?你還真是有倆錢就可勁兒的糟蹋。”
“空著手多不好意思?再說這不是要過年了麼?”蘇辰一笑:“我幫你們提吧。”
說完,就伸手把薛瑜兩姐妹手裡的東西都提過來。
薛芳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蘇老師,這多不好?你可是客人,哪有客人幫忙的?”
“沒事。”蘇辰渾不在意。
薛瑜無奈道:“行吧,既然你樂意提,那就提著吧,我們找車去。”
兩姐妹帶蘇辰來到停放驢車的地方,一起來買東西的三四個鄉親已經買好東西,正在等著她們。
見到薛瑜兩姐妹領著一個男人過來,不禁好奇問道:“薛家妹子,這是……”
“這是我同事,姓蘇,做歷史考察的。”薛瑜想到了一個很完美的藉口:“來看看咱們這的風土人情。”
一聽這話,鄉親們就特熱情:“原來是老師啊,這老師可真年輕。”
“蘇老師,抽支菸。”
“……”
既然薛瑜撒了個慌,蘇辰也只得接下去:
“謝謝鄉親們的熱情,我不會抽菸,謝謝,這次主要是為了記錄咱們當年敵後方根據地那些值得書寫的歷史,以便編寫成書。
讓世人都知道我們當年那些犧牲的前輩先烈,所以可能會有許多地方打擾各位,請多多包涵。”
“哎呀,蘇老師,您太客氣了。”
“蘇老師,您能在這麼冷的天過來,就是對我們的肯定。”
“……”
在一片客套聲中,蘇辰和薛家姐妹上了驢車,朝崇明的方向而去。
當然,如果薛瑜不用那個藉口的話,還真不好解釋。
一路上,鄉親們都特熱情。
等到了崇明,還邀請蘇辰一定要去他們家做客,因為他們家祖上有人就是當年根據地的辦事員。
蘇辰一一應下來。
“蘇辰,這就是我們家了。”薛瑜和薛芳帶著蘇辰來到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