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現實的社會,有人富,有人窮。
而作為京城的標籤——衚衕,特別是冬日的衚衕,最具有老京城特有的氣息。
這裡有京城的市井生活,一扇扇刷了新漆的硃紅色大門口,一對對高掛的紅燈籠,門口堆放著蜂窩煤,紅紅燃燒的蜂窩煤,成為寒冬溫暖的小幸福。
總能見到賣冰糖葫蘆的生意人經過衚衕,他們或推車或肩扛,紅彤彤的山楂在糖膜的包裹下格外誘人。
被三三兩兩的大小孩子圍住,各自買上一支,咬上一口,嘎嘣脆酸中帶甜,唇齒留香,好不愜意。
蘇辰與薛瑜關上院門,從衚衕裡出來。
剛走了兩步,蘇辰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
“好像咱們回京城之後,都沒有去百花深處那邊看,要不我們抽個時間過去看看?”
“看吧,買房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薛瑜笑著說道:“這一點就不勞蘇老師記掛了,你沒回來之前我已經去看過,沒有出現什麼漏水漏雨的情況。”
“那就好!”蘇辰點點頭。
自從搬到三廟街這邊,他就沒怎麼去過百花深處。
再說也不是天天有時間去那邊溜達。
薛瑜跟著說道:“而且我還請了工人去打掃,所以你就不用太擔心,我看要是等到你出國,我啥事也不幹,你就天天盯著那幾套房就行了。”
“我還覺得有點少,要是等到合適的時候,我還想多攢兩套。”蘇辰分析著道:“房這種東西自然是不能嫌少,必須要多多益善。”
“好吧,那要是你真有中意的,改天就去再買一套。”
兩人從衚衕裡出來,去了附近的郵電局投遞信件。
一封是發往香港的,一封是發到深城的。
正準備離開郵電局,薛瑜突然說道:“你有沒有忘記你剛上京城那會兒要買郵票的事兒?”
“這種事怎麼可能忘記?”蘇辰笑著說道:“其實那也就是壓箱底的東西,說是收藏,可能等到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忘記了。”
“我看你現在連地窖裡有多少東西你都沒記住。”
薛瑜好笑著說道:“前幾天我去故宮裡採訪時,突然遇到朱老先生,他還跟我問了你現在的情況,問你有沒有看打給你的那兩本書。”
“那你怎麼說的?”自從從朱老先生那裡拿的那兩本書之後,蘇辰還沒怎麼認真翻看過。
“我還能怎麼說?我就說你忙著出國的事情都沒怎麼好好看。”薛瑜說道:“要是我說你全部看過了,萬一朱老先生來做客時,要考你怎麼辦?”
“反正事實也就是這樣。”蘇辰聳聳肩:“那我有時間得翻看一下這幾本書,免得萬一哪天朱老先生真的上門來做客,要問我一些問題,我回答不出來,那就丟臉丟大的。”
“你要是回答不出來,朱老先生肯定以為你不學無術。”
離開郵電局門口,兩人去附近買了菜,又返回院子裡,蘇辰抽空去了徐家一趟,因為他差點把徐智的那封信給忘記。
……
次日上午,趙老師過來跟蘇辰拿了5000塊錢。